缩略图
Leisure Education

依托绘本教学,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作者

蒋钰涵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英语绘本作为一种优质的学习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区别于抽象的、逻辑缜密的教材表述,图文兼备的英语绘本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筛选合适的英语绘本,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英语素养。

关键词:英语绘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厘清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而且要注重绘本阅读课堂的提问动机、内容以及形式。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规律,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他们的思维。文章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进一步探讨了英语绘本的应用策略,分析其在语言习得、文化熏陶及激发情感中的作用。

一、加强课堂对话,了解具体学情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将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等同于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且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虽然有来有往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紧跟教学流程,但是从实际的效率与质量来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体会不到英语阅读的乐趣。从绘本的特点来看,作为英语阅读的延伸,英语绘本以口语化的表达及生动形象的图片,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活情境。相比于传统的英语阅读,英语绘本阅读更注重让学生体会文本背后的人生哲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与自己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以译林版小学英语“My friend”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引入Friends Forever这一英文绘本,提出“How many friends does Witzy have? What kind of thing is Witzy trying to do?”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将一边阅读绘本内容,一边尝试性地概述故事内容。通过前期的師生互动,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理解绘本的内涵,教师接着提出“What philosophy does the story contain?”。接下来,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绘本中蕴含的道理。区别于以往的点评,教师并不会干预学生的思考过程,并让他们尽可能做到有理有据。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朋友间就要互相帮助,这样大家才会更加快乐;也有的学生认为解决问题不能只靠蛮力,还要从具体事物出发,充分思考解决的方法。针对形形色色的观点,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以及合作者的角色,不干预学生正确的探索方向,并基于他们的问题展开适时的引导。英语绘本阅读课堂不是传统的阅读课堂,因此,教师不能凭借单纯的翻译辅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有效的阅读内容探索,逐步实现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

二、引入问题链,培养阅读习惯

在新时期的英语教学中,阅读不仅包含知识点的输入,而且包含学生对具体内容的思考、理解以及应用。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较短,因此,如何筛选合适的英语绘本,如何辅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如何让他们攻克阅读难关,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当学生阅读绘本出现不会的单词时,经常采取跳读的方式。针对这一不良的阅读习惯,教师要重构教学模式,引入问题链。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方式,问题链讲求快速、准确地获取问题答案。以新译林小学英语“Is this your pencil?”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前期的备课阶段,教师发现本单元的文本内容与“金斧子、银斧子、铁斧子”的故事类似。因此,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了多张图片以及空白的对话框,提出“What did the river God say to the woodcutter? ”问题后,学生快速浏览图片内容,感受其中的情境,并尝试性地与同桌共同拟定对话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会干预学生的思考,且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尽可能地创新文本内容。接下来,各学习小组纷纷就自己的成果进行汇报。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还不丰富,所以,当他们谈及铁斧子以及银斧子时,往往不知该如何表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及解答。将问题链引入绘本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增强“快速阅读”的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跟随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内容。每本绘本都有一个故事主线,因此,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辅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

三、促进独立思考,激活记忆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逐渐成为教师铺设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在日常的绘本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绘本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要利用生动、有趣的内容,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激活思维。然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师要采取递进式的提问方式,即下一个问题要与上一个问题产生逻辑上的联系,下一个问题往往会比上一个问题更难。以译林版小学英语“I like dogs”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展示具体的绘本内容之前,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随后,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养猫、狗以及兔子等常见的宠物。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引入绘本Dear Zoo,并提出:“绘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孩子们收到了哪些奇怪的宠物?”接下来,学生一边阅读绘本内容,一边思考上述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初步掌握故事情节后,教师继续提问:“‘我’为什么最后把小狗留下?体现了怎样的生活道理?”凭借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绘本讲解的最后,教师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如何向园长表达你的谢意?根据这一问题,学生尝试性地突破绘本内容,并逐渐实现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合理的问题引导,既能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又能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突破了机械化的阅读模式。考虑到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总结绘本中的表达。

总而言之,英语绘本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旨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情感诉求,而且要尽可能地贴合教材内容。凭借循序渐进的问题导入以及多元的阅读活动,学生将逐渐明晰自己的阅读方向,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为课堂增添无限活力。

参考文献:

[1]穆金林.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22,22(21):132-134,138.

[2]李柠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绘本的应用实践[J].小学生(中旬刊),2022(1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