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分析
滕达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 河北省秦皇岛市066004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成为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对信息的需要更是不断增加。阅读,作为其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高校图书馆中的馆藏信息“质”和“量”就变得异常重要,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由于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已有的信息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必须通过谋求外界信息共享来拓展信息资源,由此便产生了“信息分享空间”。本文以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分析为题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信息化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今天,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足够多有用的信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换而言之,即想要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在这一背景下,对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历史重任的大学生来说,为确保其能够在信息程度复杂和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必须提升其信息素养,而阅读作为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自然应担负起这一重任,但在事实上,由于管理机制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已有的信息资源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由此也催生了“信息共享空间”这一概念,即通过空间信息共享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支持。
一、现阶段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少完善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
虽然在踏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各高校纷纷围绕“信息获取”这一目标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但仍旧有部分高校在实际情况中或因认识不到位,或因投入力度不足而存在着信息素养培养和发展体系过于简陋的问题。在有效信息资源的查询、收集、整合、保留和利用上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有效信息”的需求,难以达成更好地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此外,缺乏专业的教师配置等问题也会导致信息素养培养体系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2.缺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
作为信息的集散地,高校图书馆是收集和传播信息的“生命源泉”,学生就像是贪婪着吮吸着生命源泉的“小树”,紧紧围绕在“生命源泉”的周围获取自己所学的信息。而在这一过程中,想要满足更多“小树”对养分的要求就必须保证其可以身处更多的“细管”,即高校图书馆需要拥有能够满足有着不同需求学生的信息传输设备,但实际上,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只是拥有单一的书籍文献资源和简单的计算机检索设备,基于信息共享空间构建完成的背景,一旦需要利用信息检索获取阅读资料的学生人数超出服务范围便会导致该服务陷入瘫痪状态,进而影响信息素养教育成效。
3.信息素养教育定位不精准
不同于高校其他专业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并不只是由一方“教”,另一方“学”就可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学”的一方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学生主动去“读”看,在读中进行实践,拥有良好的信息检索和辨识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高校图书馆前期有意识地培养,但许多高校图书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其过分注重信息资源的增加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搜集、辨识能力,就会影响其信息素养的发展。
二、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建议
1.基于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拓宽共享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行业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信息与信息的交融变得更加随意,对大学生来说,仅仅掌握其所学专业的信息已无法满足之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需求,其需要通过阅读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储备更多的信息内容。而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及地方图书馆的联系与沟通,以分享的方式来保证各方信息的互通有无,以满足信息文明时代学生对信息的需要。
例如:各高校及地方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将本校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与该系统进行对接,当学生有信息需求时可以利用该系统的信息检索功能从由若干个高校及地方组成的“信息共享平台”中获取信息,通过线上沟通满足用户的信息检索需要。此外,若遇到一些生僻信息,还可以采用人工搜索定位信息,从而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奠定坚实有力基础。
2.基于信息“质”的提高,“量”的增加完善教育体系
基于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对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各高校图书馆应完善组织机构框架,基于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信息“数量”与“质量”的改变加强管理,之后基于近一段时间内学生阅读需求的分析制定成套、成体系的信息素养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互联网互动教学并利用阅读教学推广引导学生学会检索所学信息内容,搜集相关信息数据,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探索求知的想法和观点。
3.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完善基础配置
正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概念,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性同样受图书馆软硬件基础的影响。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基于学生的阅读需求更新硬件和软件配置,购置新的电子计算机,建立新的信息数据库,采购电子期刊和书籍,以满足信息时代学生阅读方式的变化,此外,在图书馆中还应当配置多媒体放映机、打印机等设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只有以完备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取其所需要的信息,获得信息素养的提高。
4.创新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方式
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中信息数量大幅增加,学生在进行信息检索、甄别、整合等工作时难度加大,基于这一点,高校图书馆除要提升服务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式,如合作阅读,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检索、查询、整合资源,进而利用包含多方面的信息解决问题,以提升其信息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加大研究投入,拓展信息库,完善教育体系和基础配置,创新教育方式,助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勇 , 刘焕淋 . 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平台的工科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研究 [J]. 亚太教育 ,2016(11):9.
[2]贾丽丽 .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 教育探究 [J]. 科学中国人 ,2017(17):127
[3]李梅.信息共享空间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职能的 实现 [ 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