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基础》集体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卢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59

基金项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021年青年教师科研团队培育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艺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团队;项目编号:QNTD20210008;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作者简介:卢茜(1984.11),女,汉族,浙江省杭州市,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学前教育。

摘要: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优势体现在“氛围的浸润”,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应依托学校良好的艺术氛围,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但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开展《声乐基础》集体教学工作时,仍存在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使我们需要增加对集体教学环节的思考。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重点探讨了艺术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基础》集体教学策略,以期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基础;集体教学

引言:从现阶段的国内招生考试情况可以了解到,招生考试中很大一部分音乐艺术类的联考活动都会开展声乐考试,这极大地凸显了声乐演唱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学校招生对学生提出了音乐素养要求。但是,由于艺术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类型多元、入学考试方式多样,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已有学者也认为,生源素质能力差距较大、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之一。为此,现阶段,声乐教学的关键在于音乐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够适合整体教学,同时顾及到学生差异化的音乐素养。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声乐基础教学,以避免学生后续发生演唱基础薄弱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可以考虑先借助简单的曲目,进行集体教学和音乐游戏,营造出良好的声乐教学氛围,让学生不再对课程内容感觉深奥、乏味,从而掌握声乐的基础概念,提升自身的学习技能,满足自身后续的发展需要。此外,也可以考虑采用不断调整曲目难度和教学策略的方式,满足高阶学生的更高需求。

查阅文献不难发现,诸如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注重教学方式的丰富创新、注重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激发等方式都是可以借鉴的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然而,这些举措没有充分结合艺术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独特性,没有更全面细化的阐述具体可借鉴的方法。因此,本文从以下三点谈一谈关于此的创新思考:

一、结合学生间的差异性,开展分层次教学活动

受到传统声乐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学生声乐基础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机械化训练,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声乐审美意识,不仅无法激发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热情,更是让原本表现就不出色的学生,拉开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因此,若教师仅仅采用集中式的教学方式,则无法满足教学工作需要。对此,教师应采用以下两方面操作,实行对学生的《声乐基础》集体教学活动。

一方面,教师应思考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优先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发声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长处,控制声乐训练的时间,为学生设置符合其训练的歌曲,从而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声乐基础。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声乐美感的表达。在其培养学生时可以通过歌曲意境的营造,展现出音乐教学环节的丰富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了解声乐基础性内容,掌握发声技巧并正确地进行发声训练,以强化自身的音乐表达能力及综合技能。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时,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一堂课程中,为学生讲解入门基础性内容。让已经掌握该部分知识的学生,自行预习并开展下一阶段的练习活动;而未掌握的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吸气、呼气等练习活动。从“a”“o”等母音开始,然后让其进行下行音阶的训练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个体教学的方式,对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以保证其能跟上集体教学活动的进度,满足学生的声乐基础学习要求。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组织音乐游戏教学类活动

对于艺术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基础》集体教学活动而言,教师为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需通过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激发出自身对课程内容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组织更多类型的音乐游戏活动来开展教学。

1.节奏类游戏:通过拍手、敲击桌面或使用打击乐器来练习节奏。

2.音高辨识游戏:使用音乐软件或应用程序,播放不同音高的旋律,让学生识别并唱出相应的音符。这有助于学生练习音准,同时也能加深对音乐理论的理解。

3.音乐猜猜乐:播放一个旋律片段,让学生猜测是哪首歌曲的一部分,猜对后再对歌词进行改编。这个游戏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并增加他们对不同类型音乐的了解。

4.呼吸控制游戏:通过吹气球或吹羽毛等活动来练习呼吸控制。这对于声乐演唱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呼吸控制是歌唱的基础。

5.声音变化游戏:鼓励学生探索自己声音的不同音色,比如通过改变发声位置(胸腔、口腔、鼻腔)来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

6.音乐记忆游戏:播放一段音乐,然后暂停,让学生回忆并复述刚才的旋律或歌词。这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觉记忆和音乐记忆力。

7.情境创编游戏:根据学习的歌曲,利用声势、律动、舞蹈等创设情境。

通过这些游戏,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声乐,还能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游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从游戏中获益。

三、健全声乐教学体系,增加学生实践演出机会

教师应提升学生对声乐表演具有浓厚的兴趣,使其提高自身对音乐教育活动的热爱。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类型丰富,可以充分依托学校的资源,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进入各类专业课堂观摩学习,开拓视野。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型实践活动,增加舞台表演的经验。健全当前的声乐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课程重点内容的传授,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并让现代化的声乐教学内容能够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锻炼,从而拓展知识的传授范围。

例如:首先,通过班级内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去选择作品,并评判声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确认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再者,学校可以也组织学生观摩声乐专业的各类音乐会和比赛,观摩影视表演专业举办的话剧演出、朗诵比赛等,通过学习各类型的舞台展现方式,感受表演类专业的舞台表现力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艺术素养。并在学前教育专业内部举行声乐习唱会、合唱节等活动,从而激发同学们对声乐的热爱,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结语: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提高了对艺术教育活动方面的重视,艺术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也急需增加对《声乐基础》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考。对此,学校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结合学生间的差异性,开展分层次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音乐游戏教学类活动;健全声乐教学体系,增加学生实践演出机会,从而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耿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集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评鉴,2017(08):113-114+112.

[2]王晓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J].戏剧之家,2023(29):190-192.

[3]陈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考[J].北极光,2019(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