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游戏化教学模式

作者

张芹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本文系2023-2024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编号:2023XY-46)的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高质量幼儿教师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音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在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音乐乐理知识、技能等的基础上,还需要顺应我国职业教育的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育要求。游戏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课堂体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巩固学生的音乐素养。本研究将主要探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希望为职业教育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

引言

根据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以及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明确指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培训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也要顺应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加强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储备、优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仍旧主要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主,以灌输式、重复训练等传统方式教学,导致音乐课程教学过度理论化、固定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得学生无法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设计,影响学习效果。游戏化教学理念的持续深入下,给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更好的应用乐理与失常等知识和技能开展幼儿教育,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游戏化教学应用优势及不足

(一)优势

1.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兴趣需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具有学习能力不足、目标不明确等特点,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还可能出现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足等问题,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很可能造成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不足、教学氛围枯燥等问题。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下,通过设计趣味性、多元化的游戏活动,尤其是设计音乐创作、小组竞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实践中,激发参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并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音乐艺术创造力、审美能力等,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率[1]。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深学生理解

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必然需要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是符合教育改革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教学工具等,设计多元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实践中,更好的感受音乐课程中的知识、开展实践训练等,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探究类的音乐学习项目,让学生通过乐器的演奏、曲目的演唱等,加深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并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像利用音乐软件、动画制作等,实现音乐知识的应用,加深学生对音乐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二)不足

1.可能会转移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虽然游戏化教训模式是符合学生主体地位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教训模式,但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更加关注到游戏参与中,而忽视游戏中所包含的音乐课程知识和技能学习,导致教训目标的模糊问题,影响学生的课程知识技能学习成果。尤其是游戏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教育,保证游戏的正常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落实,但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可能会使得教师的指导落实不到位,也影响教学质量。

2.游戏化活动资源、工具等不足,形式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游戏化教学必然需要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兴趣、教育理念等设计多元化的游戏化活动,因此也需要使用不同的活动布置材料、设备、资源等[2]。但在实际的教学时,音乐课程教师可能会为了教学进度,或者缺乏教学材料、缺乏游戏化活动设计时间等,采取几种简单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即使能够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但长期单一形式的游戏活动、简单的教学活动布置材料等,也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参与兴趣;甚至教师在设计游戏化活动时,只是组织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进行视频、音频等的观察,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的不足。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优化建议

(一)结合课程要求,优化设计游戏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指导。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作为指导学生掌握基本音乐乐理知识、实践技能、音乐素养等,以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价值观培养目标。比如在《乐理与视唱》教学时,其中包含了很多儿童歌曲题材、风格、曲式等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等,明确游戏形式,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方案,以保证教学成果。像在教学人物类儿童歌曲时,需要学生掌握歌曲的主题、风格、曲式等,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目标为:第一,学生能够识别歌曲的乐谱,掌握音符、节奏,并能够演唱歌曲;第二,学生能够结合音乐类型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并能够进行音乐形式的创新创造;第三,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等。通过教学目标的明确,更好的落实游戏化教学[3]。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1.创设良好的游戏化活动情境,加强学生理解

情境教学法是游戏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比如在《乐理与视唱》课程中“音的形成”、“音的性质”等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乐器演奏、音乐软件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听、触、看、感受中,了解声音的形成,尤其是体会不同性质的声音所具有的特点,明确音乐课程中的变音、等音等概念和特点。教师还可以以此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担任指挥家,整体观察其他同学所发出声音的特点和性质,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教学材料、工具等的丰富,设计多元化的游戏互动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必然需要丰富的环境布设材料、游戏工具等,但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并未为音乐课堂游戏化教学提供相应的设计材料,因此需要加强材料的提供。学校要结合音乐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为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基本的设备、工具等,像基本的乐器、多媒体教学设备、音频工具等,以满足教师的基本设计要求;教师也要结合教学目标等,积极进行游戏化教学材料的准备,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学习需求等,提供相应的材料,比如在设计音乐剧游戏时,学生可以提供相应的角色扮演服饰、装饰、工具等,再利用一些自主设计的方式,布置良好的实践情境,尤其是结合生活实际材料设计游戏,有效的丰富游戏形式。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作为目前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等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受到教学材料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案设计不科学等的影响,其在落实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的优化调整,结合教学内容、学生需求等,明确游戏化教学模式开展目标,并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要加强教材材料的丰富、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等,以培养更多专业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红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游戏化教学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1):247-249.

[2]邹雪姣.学前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戏剧之家,2021,(31):87-88+134.

[3]唐畅.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课程游戏化教学探讨[J].教育观察,2020,9(08):138-139.

作者简介:张芹,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