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纲要视域下幼儿园建构区游戏教学的实施途径策略

作者

宋星0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顺河中心幼儿园

摘要:《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并制定本班建构区的游戏注意事项,以图片结合文字的形式制作成游戏规则图,布置在建构区域中,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另外,还可以设置“作品墙”,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同时也能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幼儿的建构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还可以设置“设计墙”,提供桌子、纸笔、设计图纸或图书等,为幼儿的设计提供素材,给搭建带来灵感,幼儿尝试自主绘画设计图,按照图纸搭建相应的作品,有目标的进行建构活动。

关键词:建构区游戏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一、当前幼儿园建构区的现状分析

(一)部分幼儿搭建主题比较随意,且无目的性。

在开展建构游戏时,部分教师没有在活动中明确建构主题,大部分幼儿在选择建构游戏时,往往没有自己的想法,只从其他幼儿的选择。幼儿在游戏中没有目的性,随意性较强,因此经常出现随意乱搭、破坏作品等现象,当老师询问他们构什么作品时,幼儿往往都说不上来。

案例一:在班级的建构区里,本期建构的主题是“各种各样的桥”,提供的材料是木质积木、塑料积木等,建构区的贴着各种各样的桥梁图片供幼儿欣赏。几个小朋友来到建构区,一进区就不假思索地拿了一堆的游戏材料,漫无目的的搭起来,当问他们还想搭建什么的时候,往往他们自己也说不出来,随意性比较大。

(二)幼儿搭建的内容不够丰富,作品的呈现缺乏美感。

建构游戏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建构兴趣。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喜欢进行有一定情节的主题建构,但是往往搭建容比较单一,组合没有衔接性,虽然显得壮观但是很凌乱,整体造型不协调,缺乏美感。这说明幼儿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构技能也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案例二:建构区里,几个小朋友正在认真地盖房子,不一会儿,一个小朋友就叫我去看他们搭建的作品:泡沫垫上搭几座房子,有的房子呈不规则状;有的房子只有两三块积木组成。孩子们建构的内容比较单一,生活经验储备不足。

(三)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缺乏合作意识。

大班幼儿正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在游戏中经常看到两三个幼儿共同建构的场景,如果有领导能力较强的幼儿,区域内他幼儿往往会跟随他的号召建构同一主题的作品。但在实际游戏过程中,幼儿没有分工合作的意识,缺乏合作的技巧和方

案例三:建构区里,几个小朋友在搭建“我的家乡”。瑞瑞和熙熙决定一起搭建一座广场,一开始,瑞瑞和熙熙互相着要怎么搭建,搭了一会儿,熙熙搭起了别的建筑,只留下了瑞瑞一个人在建造广场。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有比较的合作的意愿,但是在建构的过程中,孩子们通常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到什么就搭什么,缺乏分工合作的意识和搭建巧。

二、幼儿园建构区的改进策略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预设恰当的发展目标

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为幼儿创造各种机会,通过集体活动、图片欣赏、视频介绍、参观等形式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建筑物的外形、特征、结构、位置关系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积累丰富的表象经验,激发幼儿建构的愿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预设不同的建构活动的目标,确保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游戏中都能获得有益的经验,促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投放适宜的材料,创设有效的环境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丰富的游戏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如何投放材料?投放什么样的材料能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年龄段的特征投放材料,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比较迅速,观察力、理解力增强,且具备了一定的创造能力,会积极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了解身边的事物,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建构探索。因此,在给大班幼儿提供建构区的游戏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可操作性,提供一些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积极动脑、动手,探索材料中所包含的教育因素,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还要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关系,要投放相应的主题材料来加以支持。比如在主题活动《标志的世界》中,可以投放一些马路、信号灯、交通标志、商店的标志等,孩子们可以用这些辅助材料进行街道的搭建。除了基础材料外,还可以多投放一些原始材料,如:纸杯、牛奶罐、饮料瓶、快递盒等,幼儿通过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提高思维能力。

(三)教师适时指导、共同参与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往往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教师要深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仔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进程、建构意图,及时发现游戏中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通常会有一些幼儿漫无目的地随意摆弄游戏材料,这有可能是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缺乏耐心和注意力。这时,教师要从观察者变成促进者,为幼儿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幼儿选择合适的建构材料,明确建构的目的,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例如,在一次主题为“搭高楼”的建构游戏中,陶陶小朋友用纸杯搭建“高楼”,可是搭不了几层就倒了,陶陶反复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看着这孩子有点气馁但又不想放弃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和他一起搭建“高楼”,一边搭一边和他讲解“搭高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高楼”搭好以后,他高兴地说:“老师,我知道搭高楼的方法了,我学会了。”之后,陶陶又开始尝试用木质积木和饮料罐搭另一座“高楼”,这一次他一下子就成功了,真正掌握了建造“高楼”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同伴的身份与幼儿合作搭建,完成了对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结语

开展建构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摆弄各类积木,搭建各种物体,更是为了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提高搭建的技能,发展空间知觉,增强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促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建构游戏要创设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环境,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方面入手,在建构区投放丰富、适宜、动态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自主地与环境积极有效地互动,真正让建构区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伊甸园。

参考文献

[1]汤庆丽.浅谈大班幼儿建构区游戏环境创设[J].好家长,2018(8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