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邵晋
宝应县职业教育集团 225800
本文系扬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过程控制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P/040 主持人:徐兆林)。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技术的迅猛更新要求教育模式与时俱进,以满足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整合校企资源,旨在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价值
(一)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主要局限于教材和教师的知识储备。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成为了教学资源的重要提供者。企业不仅提供了最新的技术设备和实践场地,还派遣了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导师。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直接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实践能力。
(二)显著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由于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学生往往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实验,难以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接触到真实的项目案例,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
(一)关注兴趣培养,发展学生职业素养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紧密围绕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职业素养发展来展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而职业素养则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两者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加以体现。
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点。然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我们更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游戏化学习的方式,将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融入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各类计算机竞赛和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另一方面,要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和沟通。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和创新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依托教学实际,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中,依托教学实际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导向,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因此,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一方面,确定教学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包括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因素。例如,在教授编程课程时,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编程基础,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编程的学生,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语法和编程思维;而对于已经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学生,我们则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提升学生的算法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另一方面,确定教学目标还需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校企合作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与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和期望。例如,企业可能更看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将其纳入教学目标之中。
(三)立足校企合作,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一环便是立足校企合作,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这不仅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还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革新与评价机制的完善。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校企合作的内涵,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构建课程体系。
一方面,立足校企合作,意味着我们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通过定期的企业调研和座谈会,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变化,以及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例如,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具备这些技术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因此,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需要增加与这些技术相关的课程,如云计算技术基础、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编程等,确保学生掌握行业所需的核心技能。另一方面,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还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我们应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例如,我们可以开设项目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际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三、结语
通过探讨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明显可以看出其对于提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实践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实施兴趣培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等策略,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未来,中职计算机教育应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智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J].科技风,2017,(20):34.
[2]林伟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J].中国市场,2016,(29):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