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中的教学指导方法研究

作者

葛丽莎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大桥幼儿园311265

摘要:编织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儿童手工制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编织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在探讨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中的教学指导方法,以提高教师对编织活动的指导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编织活动;指导方法

引言

编织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儿童手工制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编织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对编织活动的系统指导方法。因此,在探讨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中的教学指导方法,以提高教师对编织活动的指导效果。

1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中的教学指导研究方法

本研究还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挑选了几所幼儿园作为案例,深入了解了他们在进行编织活动教学时的具体做法和效果。同时,还通过访谈法,向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了他们对编织活动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的教学指导现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目前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的教学指导方法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还是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还是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此外,现行的教学指导方法也缺乏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关注,无法有效满足幼儿在编织活动中的个性化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首先,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编织活动,以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意愿。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实践,让他们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还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编织活动,以延伸和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

2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中的教学指导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简单的编织技巧为主,缺乏对编织艺术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儿童的编织技能和创造力。(1)教学方法传统:目前,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主要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缺乏儿童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用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教学资源有限:目前,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的教学资源较为有限,主要包括一些基本的编织材料和工具,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创意材料。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废旧物品、自然材料等多元化的材料,丰富儿童的学习体验和创作空间。

2.2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在编织活动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单纯讲解编织技巧、示范操作等,忽视了儿童的主动参与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儿童对编织活动失去兴趣,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动画等,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编织技巧和过程。这样既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织方法。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编织项目,让儿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编织创作,既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3教学资源不足

在编织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面临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如缺乏足够的编织材料、设备等。这使得儿童无法充分地进行编织实践,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幼儿园应加大投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保障儿童的学习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幼儿园可以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些编织材料,如彩绳、毛线等,以丰富孩子的实践经验。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编织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可以积极寻求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如联系当地的手工艺人或者社区机构,定期组织编织课程或者实践活动,让幼儿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编织材料和设备。再次,幼儿园可以开展废旧物品再利用活动,鼓励孩子和教师共同收集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盒等,将这些物品转化为编织材料,既解决了资源不足的问题,又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

3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中的教学指导研究策略

3.1分步骤指导法

将编织活动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逐步引导儿童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先向儿童展示每一步的编织方法,然后让儿童自己尝试完成每一步,最后进行总结和反馈。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然后逐步引导儿童进行求解。首先,教师可以向儿童展示每一步的解题方法,让他们理解每一步的逻辑和意义。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儿童自己尝试完成每一步,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儿童完成每一步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分步骤指导法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将复杂任务分解成简单步骤,儿童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让儿童自己尝试完成每一步,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2示范法

教师或同伴通过实际操作向儿童展示编织的方法和技巧。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儿童观察和理解编织的步骤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1)观察学习法:儿童通过观察他人(如教师、同伴或家长)的实际操作,从而学习编织的方法和技巧。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儿童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2)合作学习法:儿童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编织任务,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游戏化学习法:将编织活动设计成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编织的方法和技巧。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编织情境,让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编织的方法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3游戏化教学法

将编织活动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游戏化教学法不仅适用于编织活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和技能的学习中。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接龙、数学拼图等,让儿童在游戏中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可以通过设计词语接龙、故事编织等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锻炼语言表达和创造力。此外,游戏化教学法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中,如环保教育、健康教育等。例如,可以设计环保接力赛、健康知识问答等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培养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游戏化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个性化指导法

在个性化指导法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儿童的学习进度和情绪变化,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能力较强的儿童帮助能力较弱的儿童,从而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体学习效果。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竞赛、故事等,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评价过程,让他们在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激发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在实施个性化指导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此外,还要注重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总之,个性化指导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关注每个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旨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实施个性化指导法,我们可以让每个儿童在编织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潜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本研究提出了几种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中的教学指导方法,包括分步骤指导法、示范法、游戏化教学法和个性化指导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儿童进行编织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样本和观察时间有限,这些教学指导方法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实践。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教学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提供更多有关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的教学指导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的教学指导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8):135-136.

[2]李丽.幼儿园大班儿童编织活动的教学指导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20(2):75-76.

[3]杨燕华.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33):157-158.

[4]巫倩.幼儿园开展创意编织活动的指导和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