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刘璐
湘江学校 邮编:414600
摘要: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且难以理解。教师利用学生直观思维较发达的特点,将学科中丰富图形信息与信息技术展示手段相对接,借助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信息,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动力。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已广泛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其进行筛选、整合、优化,让其更科学地服务于学生,辅助学生学科能力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育产生的证明影响是革命性的、跨越性的,教师在时代浪潮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以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推动教学模式进步发展,将新课改目标全面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纸面上的文字、图形和计算为主要形式,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性。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软件、在线教育平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资源,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形象直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应用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展数学学习的范围和深度。传统的教学资源和教材有限,无法覆盖所有的数学知识点和应用场景。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资源,包括数学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电子图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一些模拟实验和数学建模的工具,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方式单一。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即可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对学生展开教学,教师多数的教学时间及教学精力也集中在知识点的讲解上,课堂教学经常会以板书的方式为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点,之后再借助大量的数学习题来锻炼学生解题思路。这种固化、无趣的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及记忆效果,但是枯燥、乏味,长期下去学生对数学学习也容易产生厌倦、疲劳等情绪,不利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也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下降。
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以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习体验
新课标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手段,用图片、动画、视频、音乐创设情境,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有趣,利用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在讲解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阐述数学概念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式,为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概念的应用方式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将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事物以图片的形式代入到课堂环境中,将生活要素与数学知识关联在一起,让学生在拟真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在各类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助力学生成长。
3.2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虽小学数学知识不难,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不强,常会导致其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很难,加之教师若在教学中只依靠单纯的讲解,学生无法具体理解这部分内容。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可有效将数学教学中过于复杂、难度较大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学习。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某一门课程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具体理解,或是需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时,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长方体的面积”的教学中,让学生如何具体理解长方体相关观念、面积公式等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会因为立体图形的抽象难以具体掌握相关知识。因而,为了学生能具体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师可先借助信息技术中的3D技术将学生折叠出的长方体从各个方向立体展示出来,并且在展示的同时,让学生动笔将自己看到的图形及角度画下来,然后教师还可通过动画与3D技术结合的方式,将长方体解剖开来,变成一个平面图形,而学生便能在原有的长方形知识基础上理解和学习正方体面积知识,最后教师在进行具体的知识概念、面积公式推导讲解。通过引入新颖的授课方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好地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能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相关数学知识,进而积极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3应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要想得到有效应用,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技术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确保作业的价值得以发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微课更是其中的代表,其作为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形式,在课后作业创新上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是促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及复习的重要手段。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加大对微课技术的应用,借助这一信息技术来丰富数学课后作业形式,或者是将其作为课后复习及巩固手段,以此来促进学生在课后系统化的学习及反思,这不仅能够拓展与优化学生课后学习,还有助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要通过上述所提出的策略来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融合,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最后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强调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马秀英.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18(10):182-184.
[2]黄莉莉.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电教,2019(03):19-21.
[3]马俊丽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社会发展 — —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社会发展 — —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2018:23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