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作者

董萍

长沙市岳麓区湘仪学校 410200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学会规划课题《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科研成果,课题编号:A-168.

摘要:写作作为语言综合运用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基于支架理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写作的课堂教学,提升了写作的教学质量,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改善了学生的写作态度,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质量,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支架”理论;初中英语写作;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初中学生提出的语言表达技能要求:1. 围绕相关主题,用所学语言,以书面语篇的形式描述和介绍身边的人和事物,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2.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连接信息,做到意义连贯。

写作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维度,是书面表达的重要形式,也是情感交流和信息表达的重要方式。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学生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认为写作就是几句话的翻译或者简单的模仿,且缺少必要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从教师的写作教学来看,教师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写作教学模式单一,观念较为陈旧。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语法和拼写等,忽视了写作技巧和策略的指导与训练。

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旨在解决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畏难情绪,优化写作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写作策略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基于支架理论的写作教学模式

“支架”是指建造工程时临时搭建的、必要的脚手架。1978年,布鲁纳首次将“支架”的概念引入教育教学领域。Slavin则主张“支架式教学”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性框架,以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构建对知识的理解[1]。

支架式教学基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理论表明,学生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当前的水平,指的是在独立活动时学生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可能发展的水平,指通过教师的指导或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所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被称为最近发展区[2]。1978年布鲁纳把“支架”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实施支架式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前,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精准地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多种有效的支架,并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基于支架理论的写作教学过程

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过程包括:搭建支架、创建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1.搭建支架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话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不同形式的支架。不同的话题下,教师可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信息支架、问题支架、内容支架等。话题选择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策略支架。写作技巧主要是审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写作体裁、人称、时态、写作要点等。审题后应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列提纲,构建作文框架,做好段落安排和过渡句的选择,以及写作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关键句。然后,根据提纲扩展成文,所扩展的语句要紧扣主题。写作策略支架主要是指导学生注意所写内容的准确性、语言的流畅性、逻辑性与思想性。

2.创建情境

创设与学生相关的真实情境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减少畏难情绪,更能让学生明白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交流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PPT、图片、歌曲、视频、故事等有趣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索话题,通过逐步分解话题,使任务变得易于理解和易于操作。

3.独立探索

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独立探索,而独立探索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使用写作策略和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支架时,一定要将学生的自主探索当做重点,使学生不会过于依赖支架。当支架被逐渐撤离时,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4.小组协作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协作学习”[3]。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与探究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驱动力。通过小组同伴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不同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发生碰撞,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完成了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反馈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在学生的初稿完成后,教学进入评价阶段,写作的评价是写作教学的重要步骤。根据教师提前给出的写作评价标准,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评价。同伴互评主要是同伴之间相互评价,评价时可以交流讨论,可以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教师对写作内容的评价更为全面精准。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实施,引导他们多使用和学习各种不同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手法。效果评价要体现教学的启发性,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支架理论指导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语言与词汇的运用能力

支架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引导他们主动深入的建构知识,扩大词汇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把着手教”的巨大弊端。由此可见,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在词汇教学中拥有着极高的实践价值。

2.显著提高学生写作的篇章结构布局水平

在英语写作课上开展支架式训练对学生篇章布局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同时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语言情景,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巩固旧知识,吸收新知识。将书本上所学习的知识与作文产出相结合。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合作贯穿于整个写作教学活动。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对于进入问题情境、评价反馈、建构知识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丰富写作资源与建议。这个相互搭建支架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支架理论,不仅能够改善写作课堂教学模式,还能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让英语写作教学更富有活力感,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富有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不同的支架,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78:90.

[2] Slavin, R.E.(199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4th Ed).Boston; Allyn.

[3]王 坦,2002,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J],《教育研究》(2):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