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企业IPR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桑耀 黄海涛 郑杨青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主要动力,伴随着科技创新的主旋律,知识产权自建立以来始终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一个优秀强大且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同样也需要一个优秀且强大的企业IPR。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其中,专利工作包括:挖掘、检索、撰写、审核、运营等。如何通过专利把自身企业打造成武装到牙齿的骑士,并能够实现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是每个科技企业专利工作人重要且必须的工作。本文将通过分解专利工作的各个工作项目,介绍企业专利IPR如何依次做好本职工作,且应具备什么样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专利人;挖掘;审核;撰写;运营;创新
一、绪论
(一)专利的发展史
专利制度起源于欧洲,兴盛于欧洲和美国,并逐步推广应用在了全世界。
在19世纪初期,英国实行最早的专利检索制度,随后,专利检索制度扩散到其他欧美国家。
截止到今天,全球建立专利制度和专利法的国家超过175个。
当今,专利是一种在一定期限内具备法律状态和法律意义的技术性文件,当且仅当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被许可的使用人才能够进行实施,其衍生物就是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在全球形成一个特大的专利数据库,包括:中国专利文献、美国专利文献、欧盟专利文献、印度专利文献等。通过在固定区域实行公开换保护的方式,为人类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企业IPR的工作能力分析
(一)法律法规知识
一名合格的企业IPR应该要懂哪些法律法规?无论企业IPR身处哪个岗位,以下的法律法规都必须熟悉并熟练查阅。
首先,由全国人大制定通过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是每个企业IPR必须熟读且相对熟练进行查阅。通过熟悉《专利法》能够使企业IPR快速掌握国家政策和行业基础脉络。
其次,由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法规和部门规章,包括:《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试行)》。以上三部法规和规章也是企业IPR必须熟读且相对熟练进行查阅。
企业IPR不需要对以上法律法规了如指掌,但必须做到熟悉法律法规的各个章节,在有需求时,能够快速响应并查阅到具体的条款,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其中,作为企业IPR《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熟悉程度需要更上一筹。
最后,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除了企业专利律师外,其他企业IPR根据实际需求再进行学习查阅。
(二)统筹规划能力
企业IPR的统筹规划能力,主要是针对企业专利负责人而言。专利统筹规划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利的整体布局重心
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一般依附在新产品的研发和旧产品的技术迭代上。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运作下,如何将专利布局发挥在刀刃上,是企业IPR需要深思熟虑的地方。
2、企业专利体系的建设与更新
2020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着重提及到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方面内容,并重点说明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夯实工作基础,推动专利、技术秘密等集中管理。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要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配备知识产权专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IPR可以参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企业专利体系,也可根据自身企业当前环境,自定义建设符合当前环境的企业专利体系,或者上述两者的结合。
3、专利人员岗位分配
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状况,应该合理分配企业IPR的岗位职责,以更加高效地推进企业专利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通常来说,企业IPR按照相对全面的岗位职责而言,可分为:专利总监、专利经理、专利工程师,其中,专利工程师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高级专利工程师、中级专利工程师、初级专利工程师。
以上岗位的划分方式可供参考,具体岗位职责还需根据企业自身发展而定。
(三)科技技术能力
想要一个高质量全方位的企业专利布局,那么企业IPR的科技技术能力一定不能是空白的。换一个方位说,从事专利工作的同事,除了具备优秀的文字能力和逻辑思维,也需要具备企业所对应的产品技术。
职场可能存在一个偏执的认知,有些企业的研发人员认为企业IPR属于打字员或文员的范畴,如果企业领导管理层也是以此的认知方式,那么该企业的专利体系会存在较大的风险漏洞。大多数的企业研发人员并不懂专利基础的三性,更别提如何将产品形成专利保护网。而专利基础的三性,恰恰又是必要技术特征的体现,注意,是技术特征,如果企业IPR不懂技术,如何能够让所申请的专利获得授权,更别提保护范围。
(四)专利挖掘能力
专利挖掘是指在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过程中,对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从技术和法律层面进行剖析、整理、拆分和筛选,从而确定用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创新点和技术方案。具体而言,从创新成果中提炼出具有专利申请和保护价值的技术创新点和方案。
企业IPR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专利挖掘能力属于基础能力之一,存在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产品和技术,是通过专利挖掘后并形成了自身企业的产品专利。企业IPR的专利挖掘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能够分析技术方案并能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方案交流,在技术方案中时刻关注技术细节的变化与技术细节的创新点;
能够从核心技术点到次要技术点的分层次归类,或,能够将技术方案合理拆分成不同的技术模块,并准确分析出具备创新的核心技术点;
能够沿着技术路线进行单一方向的挖掘,包括产品结构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进到出,由输入到输出,从而提高专利挖掘的全面性,避免技术创新点的遗留;
能够回忆未被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些技术方案的技术创新点存在遗漏,企业IPR应该引导技术人员回忆;
能够根据技术方案的细节进行技术内容拓展,包括:替代方案,改良方案等,可以丰富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例,增加权利要求的层次,以获得更多的保护范围。
(五)情报检索能力
专利情报就是将专利信息经过收集、分析处理,转化为互相联系的、准确的、可使用的情报。通过专利检索,根据专利或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从大量的专利文献或专利数据库中挑选符合某一特定要求的文献或专利信息。专利检索既能为产品研发、商业决策提供依据,又能在专利的确权、维权等问题上提供支持,对于企业而言将极大节省研究成本、避免走弯路。
情报检索能力也是企业IPR的基础能力之一,不管企业IPR身处企业哪种岗位,在有需要的时候必须快速响应情报的挖掘。企业IPR的情报挖掘能力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科技情报收集能力,企业IPR通过自身对当前市场技术的了解,通过专利、论文、专业书籍、网络网站等渠道收集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并判断当前产品的市场行情状态是处于上升期、成熟期还是没落期;
竞争对手调查能力,主要是通过专利检索和论文检索的方式,绝大多数的企业会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公开或半公开部分技术,其中,通过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为主,企业IPR需要多方位了解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状况和论文发表情况,并时刻将前沿的技术分享给企业科研人员;
产业机会发现能力,通过专利情报的挖掘和分析,核实那些创新技术是目前市场上的空白区域,并初步判断该创新技术是否能够引领市场行情,如果发现创新技术被其他企业申请了专利,经企业领导层同意积极展开专利运营操作,比如专利独家许可,合作研发产品,合资并购等。
企业IPR应该根据当前自身的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情况,合理进行情报挖掘的工作开展,并将情报挖掘工作做到极致。
(六)交底撰写能力
一份优秀的技术交底书,能够抵上十次的技术沟通。撰写交底书是企业IPR基础能力之一,也是最直接展示能力的方式。
什么是技术交底书?技术—发明构思、创新构思,交底—述明、告知,书—文字表达,即发明人通过文字(含图片)的形式,将创新构思告知专利代理师、审查员及社会公众。
技术交底书的撰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背景技术及缺陷、技术方案及创新点、有益效果。技术交底书一般由发明人撰写,由企业IPR进行修改,或者,由企业IPR自行撰写,最终经企业IPR手的技术交底书,应该是全面、清楚、具体细节经得起推敲的专业文章。
三、结论和建议
企业IPR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包括:法律法规知识、统筹规划能力、科技技术能力、专利挖掘能力、情报检索能力、评估撰写能力、专利运营能力。
一个优秀且全面的企业IPR,应当具备以上所有的能力,不管是在初创型企业还是成长性企业或是大型科技企业,以上七种能力都是杰出人才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