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陆宇瑶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408000

摘要:受外部环境及内部操作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多种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为了保障企业健康、稳定、长远发展,就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以此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文章重点探究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内部控制的具体应用实践,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应用

引言

当前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给企业带来充足发展机会及资源的过程中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企业运行的有序性,就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整理水平。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其一表现为筹资风险。资金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一般会选择银行贷款或投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但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困难或经营不善的情况,导致其没能力偿还银行贷款或投资方资金,进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此种风险往往被称之为筹资风险,当企业无法准时进行债务偿还或难以投资方达成协议时,会严重影响企业信用,从而对后续融资工作的开展增强一定难度。同时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出现经营失误时,投资方可能会撤回资金或者解除合约,再次加剧了企业的资金链,甚至诱发债务违约现象,使企业面临法律纠纷。

其二为投资风险。一般此种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管理不善或者技术问题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投资风险使得企业未能如期收回投入资金,从而因为资金锻炼造成企业项目的暂停或失败,致使企业效益低下。具体在投资过程中,外部环境及内部操作都会造成投资失败。如对于技术投资方面,可能由于技术最终被超越或者市场需求低等原因造成项目失败,从而使企业未能收获预期效益,造成资金紧张问题。同时,在实际投资中可能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管理不善等造成项目停滞,影响项目的收益情况。如企业在经营策略调整时未能考虑市场变化,就会出现进度缓慢、成本超支等情况,亦会出现经营投资风险。

其三为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旦出现经营风险,会造成企业财务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设备及材料的采购,若的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将严重威胁企业的财务稳定。其中内部控制失误作为经营风险的主要诱因,因管理问题、内部腐败、员工素养等影响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影响企业盈利。与此同时,回收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造成原材料价格上升,造成企业成本支出增强,影响最终收益。当企业的利润空间缩短时,可能会出现资金流紧张问题,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甚至导致资不抵债,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一)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当前市场环境背景下,不仅需要管理层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风险意识与内部控制意识,同时员工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理念。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课程、讲座等方式,向员工普及财务风险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的类型、概念及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而有效提升其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此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敏锐察觉到财务风险并及时财务补救措施,降低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应当全面考虑市场变化及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深入调研及定量分析等途径获取更加精准的数据,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判断依据,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定长远发展。此外,企业可以将财务风险的防范置于内部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通过规范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保障信息数据传输的即时性与畅通,降低财务风险。

(二)强化财务部门职能

为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企业应当充分认识财务部门的职责与作用,明确财务人员的责任与使命以此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进而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首先,企业应当根据当前财务风险管理的最新要求进行财务部门岗位的重新调整与设立,一部分列为基础财务处理,负责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日常财务工作,保证财务管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另外一部分可以开展财务工作的深入分析,基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进行更深层次的财务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相关信息数据,以此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提升财务评估的战略性与前瞻性。其次,企业可以进行审计或者风控部门的独立设置,以此实现对财务部门的实时监督与审计,提升财务安全性。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对自身岗位任务及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具体在培训过程中,为了能级激发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励政策,结合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企业贡献进行岗位或薪资调整,以此不断激励财务人员主动参与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当前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科技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化的监督机制,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变化进行全面掌握。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财务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为管理层提供精确的财务数据,使管理人员能够清晰了解企业实际财务状况、资金流动情况及风险暴露情况等,以此及时发现财务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及时纠正。与此同时,需要对内控环节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进行定期审计与风险评估,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与流程,提高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此外,针对信息系统存在的网络安全与数据泄露风险,需要重视安全防护技术的有效落实,通过建立数据防火墙及强化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此降低因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造成的财务数据侵害,进而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强化财务部门职能、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等多种措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制约因素,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华燕. 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财会学习,2023(3):158-160.

[2]倪华莉.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0):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