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预制装配式建筑防水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者

张月雷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预制装配建筑的独特性在于其构件在工厂内根据标准化规格预先制造,再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然而,这一构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众多的连接点,即所谓的施工接口。这些接口若未得到精细的处理,往往可能导致水分渗透或泄露的问题。因此,实现有效的防水措施被视为预制装配建筑核心技术中的核心要素,不容忽视。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防水;问题;解决办法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防水工程概述

1.1建筑防水的要点

在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双重考量中,强化性能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直接关乎建筑的安全寿命。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梁板、楼梯等构件主要通过预制生产,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然而,这一过程中的接缝处理却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点,尤其是在防水密封环节,其对建筑结构的完整性有着显著影响。一旦出现渗漏,不仅修复工作复杂,技术要求高,而且会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渗漏问题会逐步侵蚀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性能,成为预制装配工程常见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实施严谨的施工技术和选用高效的防水材料,确保接缝处理的严格合规,是预先防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步骤。

1.2建筑防水的意义

防水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深远影响促使防水建设活动得以积极展开,这是技术进步与工程实践的双重需求。为此,技术人员需密切关注,并针对各类建筑的独特设计特性,实施全面且精准的防水措施。一旦防水失效,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会遭受侵蚀,导致结构稳定性受损,锈蚀严重区域甚至可能引发结构崩溃的危险,对居民的生活安全构成重大隐患。防水工程的技术决策与施工执行直接关乎防水性能的实现,因此,项目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务必重视防水环节,确保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控制,防止各施工阶段间的相互干扰。比如,在防水板材的安装过程中,严谨地使用如螺栓固定等加固手段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外墙保温和饰面的粘合效果,不容忽视。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技术要点及实践应用分析

2.1单层外板防水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防水设计中,单层外墙板采取了开放式防渗策略,旨在优化工程预制流程并提升外墙防水性能,更好地契合实际施工标准。对于水平接缝的防水处理,研发团队倾向于采用复合密封技术,如结合聚氨酯胶水和砂浆材料,前者以其卓越的耐久性和防渗透特性脱颖而出。在垂直施工缝的防水密封上,我们采用了三元乙丙橡胶带,其在垂直应用中展现出优异的抗压变形能力,配合外围的保温板,提升了整体防水效果。在垂直缝的防水构造中,除了橡胶带,我们还强调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密封环节。生产过程中,橡胶带内部需用硅酮材料进行精密密封,确保其紧密度。此外,外层胶圈的厚度控制在10mm以下,以保证其粘合性能不受影响。施工人员在实施密封操作时,精确掌握角度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增强密封连接的稳固性,从而实现无缝防水效果。

2.2预制外挂墙板的防水密封

在构建众多模块化建筑结构中,墙面安装板的应用不可或缺,它们通过拼接构成墙体,随之而来的是四道纵横交错的接缝,这些接缝的防水密封处理是工艺的关键环节。因为密封胶直接覆盖在板间连接区域,易受日晒雨淋的影响,导致耐久性减弱和可能的化学侵蚀。因此,在选择这类密封材料时,首要考虑的是其高强度和性能的持久稳定,同时要排除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甲醛含量超标。为了防止因密封胶老化引发的墙体吸湿问题,设计者在规划外挂墙板时,强调了增设墙体内部的减压空间,以均衡内外气压,从而强化防水密封性能的稳定性。部分项目采用一次性浇筑胶带密封与混凝土结合的方法,旨在提升墙体的整体防水防渗能力,有效抵御恶劣天气下的雨水渗透。为了确保墙体的长期防水效果,所选密封胶需能与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形成稳固的粘附。这不仅有助于防止胶体老化和脱落,也是施工人员在材料选择时的重要考量因素。总的来说,每一环节的设计和材料选择都对墙体的防水密封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3预制窗框防水

在预制装配建筑构造中,窗框等组件的安装通常依赖于预置孔洞的方法。施工团队首先会在适当位置开凿,待安装完成后,再以混凝土或其他填充物封闭边缘,但这可能导致缝隙间的潜在渗漏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防水施工人员需熟练运用各种密封材料,如硅酮胶,它们能直接粘合混凝土和墙体板块,无需额外的过渡层,从而提升连接的坚固度和黏附力。此外,硅酮胶在外墙板后续的装饰涂料施工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不会引发兼容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涂抹密封胶于窗框结构时,必须确保胶体的均匀施加和充分覆盖,以便让胶体充分渗透至窗框与墙面的接触点,强化两者的粘合性和防水性能。在设计和生产预制窗框阶段,精确的定位至关重要,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格,精确到毫米级,例如,允许的最大尺寸偏差应控制在3mm之内。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借助密封胶条作为额外的防水措施,确保整体工艺的精细和高效。

2.4开展建筑工程防水试验

在建筑工程的墙体防水施工完成后,质检人员需通过严谨的渗透测试来评估外墙施工接缝的防水效能,特别关注墙板接合处和窗户周边的构造间隙,目的是预防可能出现的渗漏、水分渗透和结构稳定性问题。施工结束后,全面的雨水模拟测试至关重要,包括持续1小时的淋水测试和30分钟高强度压力测试,以检验墙面和窗框区域的密封性能是否达标。放水试验不仅检验了墙体的防水效果,还涵盖了排水系统的密封性检查,尤其对厨房和卫生间等易积水区域的管道稳固性进行了细致核查。任何管道松动或结构变形迹象都需要立即修正,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顺畅运行,防止影响正常使用。在整个放水测试过程中,对室内各部位的观察尤为重要,尤其是那些遗留的水渍,它们提供了判断潜在渗漏点的关键线索。对于预制装配建筑,放水试验前需对建筑材料进行性能检测,确保其拥有良好的耐水性和防渗特性,并符合严格的施工材料标准,这是保证防水施工质量的基础。

2.5支撑模架体系

支撑结构在墙体板材安装中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传统外墙板通常需额外增设4至5个斜向支撑以强化,然而这种扣件设计在后续工程实施中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在现浇施工环节,支撑体系的构建潜在风险不容小觑,它可能干扰预制部件的紧密连接,且若对内部混凝土振捣不足,易导致空洞产生。因此,施工团队在搭建支撑体系时,应优先选择高强度材料,并精确计算支柱的间距和布局,以确保其稳固性和连接的可靠性。同时,要有效解决支撑体系与立柱间的潜在冲突,以此持续提升建筑外墙施工的质量标准。

3结论

在预制装配建筑构造中,各类板材材质及其密封方式的选择与应用环境息息相关。工程师需根据实际工程特性进行精细调整,特别注重水平与垂直接缝的密封设计,以防止水分侵入引发漏水问题。在实施防水板材安装环节,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关键,通过精确的螺栓定位来稳固墙板结构,同时利用钢筋和框架系统增强整体承重性能。通过与混凝土施工的协同,构建出更为坚固的防渗屏障,并运用高效密封材料如ms胶,提升防水性能至新的高度。这样的综合策略确保了系统的完整性与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张猛.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密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绿色环保建材,2021(8):154-155.

[2]钟强,张凯,李文俊.内浇外挂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防水技术[J].施工技术,2021,49(增刊1):1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