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和贵卿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第一中学 6746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之一。该模式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深刻地认识和分析生活化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与意义,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结合,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本文针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及优势、应用策略进行详细研究。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及优势

与小学相比,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难度有所增加,抽象性特征更为突出,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受阻,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在概念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举步维艰”,容易掉队并丧失学习信心。究其根本,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科学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知识概念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将所熟悉的具体生活情境与抽象的数学概念相关联,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搭建有效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轻松,推动教学效率切实提高。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立足教学内容,做好生活化导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前导入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环节。优秀的课前导入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认识与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后续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的课前导入都是开门见山、平铺直叙的,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立足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了解,更好地接受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圆》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如果车轮是正方形或者三角形会怎样?如果车轮是椭圆形又会怎样?”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很快便能利用生活常识进行解答:“如果车轮是正方形或三角形,那么车轮将无法转动,而如果车轮是椭圆形,虽然能够转动,但是转动起来并不平稳,不利于骑行。”有了这一回答作为基础,学生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圆可以看成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既促进了学生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这堂课开了一个好头。

(二)巧用生活案例,感知知识形成过程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表明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即将生活中的资源合理引入课堂,实现与课堂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和谐、熟悉的氛围中探索和应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以体现学生的主体优势为出发点,致力于从现实生活中认识数学价值。对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巧妙地对生活案例加以运用,并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产生更深入的认知和感受,从而达到强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选择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案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索。以“果农售卖苹果”的事件为例:在与供应商交流的时候,当地物价部门有明确规定,不得低于4元每公斤,但是也不能超过10元每公斤。从目前的市场行情而言,如若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设置最高价格销售,那么每天能售卖40公斤,单价降低1元的时候,销售会多3公斤。整个销售活动中,日均成本达到2000元,若想确保日均销售收入达到800元,那么应该如何定价?在这样的生活案例中包含了数学方程的知识点,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和交流,试着得出正确答案。假设将单价定为x元,则是x[40+3(10-x)]-2000=800,解出x就能得出单价。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生活案例为出发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展开综合论述,让学生在探讨案例的过程中形成正确认知。

(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

要想让生活化教学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奇效,教师应当适当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内容,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的妙用。所谓创设生活情境,教师需要将数学教学中的已知未知、深知浅知融入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以已知为起点解决未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实提高。不仅如此,生活情境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推动生活的发展”,从而消除抵触情绪,激发学习热情。以《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乘坐公交车”。在举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出发点到目的地的形成,引导学生分析在整个行程中所涉及的量,并分析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教师所举的生活案例被学生所熟知,因此学生很快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做出正确解答。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函数的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让学生的理解更简单。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这一教学策略真正在实践中发挥奇效。

参考文献:

[1]褚惠杰.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DOI:10.16681/j.cnki.wcqe.201822149.

[2]吴琼.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才智.2016,(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