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自然角中培养大班幼儿持续探究能力

作者

高珊珊

安庆市望江县示范幼儿园 安徽 安庆 246200

引言

自然角是幼儿自由观察和探究动植物的主要场所之一它不仅具有生活化,可参与性的特点,还能满足幼儿参与互动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班级自然角的创设及蕴含的教育价值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大班自然角“水培芽菜成长记"主题活动案例,探讨当前幼儿园自然角的现状和幼儿持续探究能力的培养。

1 幼儿园自然角的现状

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民办还是私立,很多幼儿园都要求开设自然角。目前,很多幼儿园中设置的自然角流于形式,新学期开学时,教师组织孩子和家长带小动物、植物、标本放人自然角。教师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目标,疏于管理,导致自然角的动植物很快就死了,最终本该生机勃勃的自然角无人问津,形同虚设。

2 幼儿园大班自然角活动-水培芽菜成长记

2.1 确定目标

区域活动动时间到了,孩子们整齐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接下来的探究内容。这时,阳阳小朋友说“快看,高老师怎么拿了这么多的种子啊?”旁边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是种植用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开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种植方式和材料准备种植,大部分幼儿选择了小白菜、水萝卜绿豆作为水培的材料。在种植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撒种、喷水,并根据孩子的需求进行指导。

2.2 创造氛围

面对选好的材料,孩子们开始不断各种提出问题:种子怎么种?会不会漏下去……针对孩子们自发提出的这些问题,我让他们大胆猜想。最后,大家讨论出用记录的方法看他们多久长大(上学期记录经验)并决定了由班级值日生来轮流照顾这些水培植物。

2.3 交流互动

(1)情境一:种子发芽

“水培种子发芽啦,发芽啦!”有一天,自然角传来了惊喜的喊声。每天3次的喷水规则,让孩子们形成了自发利用自己的时间去观察照顾植物的习惯。孩子们惊喜、惊讶、疑问、开心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相互告知、探讨。

(2)情景二:移栽失败

看到小植物长得这么好,孩子们提出要多种一盆,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把实验的水培苗移到了大孔的筐里。不幸的是,失败了。滔滔小朋友说:“就半天没浇水就死了太可惜啦!下次一定要好好地照顾它。”由此事件引发了要如何照顾芽菜的问题,他们自己去查资料,了解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于是就产生了第二次分享活动。

(3)情境三:分组种植

在孩子们细心的照料下,小芽菜长得越来越好。于是孩子们提出要多种一些。因此,我们开展了分组种植活动。新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孩子们真的观察、思考了,才能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探究的能力。

(4)情景四:测量植物

孩子们在观察时,发现小水萝卜长高了,就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水培芽菜到底多高呢?有的孩子想到用尺子测量.孩子们认识数字,学过用尺子记录长度的方法。孩子们开始合作,有的观察,有的做记录,有的想办法。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感受着植物的成长带给他们的喜悦。

(5)情境五:回家照顾

假期到了,孩子们开始讨论:“小芽菜谁来照顾它们啊?”最后,希希、辰辰和茹茹踊跃地举手认领了小芽菜。小长假期间,家长及时在班级微信群里分享了孩子们在家照顾小芽菜的情况,让班级里所有孩子们都能及时关注到它们的生长。假期很快结束了孩子们第一时间去观察他们的小芽菜。芽菜的新变化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性的生活让孩子们爱上了这些小芽菜,照顾它们似乎也成了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6)情境六:收获时刻

收获的季节是最美的,这一刻我在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舒心的笑。收获的时候,孩子们发现绿豆长得最高啦,有很多的绿豆皮,还有长长的根须留在网盘上了,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通过亲自水培芽菜,让小朋友们获得了很多的知识,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原来小小的种子也有这么神奇的经历!

(7)情境七:自主种植

品尝过自己种植的小芽菜之后,孩子们开始了第三次的自主种植观察中互相交流经验。有了前两次的水培经验,这次,孩子们照顾起小芽菜来得心应手这次孩子们又发现了新问题:绿豆苗倒了很多,有些水萝卜也倒了,而且叶子也发黄了,水好臭,还有好多小飞虫呢,芽菜里面都长了黑色的毛……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孩子们没有退缩,也没有放弃,而是在积极地想办法。

(8)情境八:问题多多

解决了发臭、有虫的问题,爱探索的孩子们依旧停不下来。现在又在讨论着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忘记照顾它,而不会让小芽菜干死,渴死的问题了,种到土里试试……期待孩子们更有意思的探究活动。

3 幼儿持续探究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水培活动提示教师培育幼儿持续探究能力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3.1 环境创设

环境是“活”的教学,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丰富、愉悦的物质环境,鼓励幼儿与活动环境互动:也重视心理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感到安全温馨、民主平等、轻松自由。发挥环境的作用师幼合作布置建构自然角环境,让幼儿积极投人到探索中。

3.2 关注幼儿

教师要做幼儿研究的有心人,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分析他们的行为特点和心理活动,为幼儿提供有力的支持。幼儿的活动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的关注进一步促使幼儿活动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形成有效的师幼循环互动,教师适时介人让幼儿都能参与。

3.3 角色定位

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师幼互动,教师根拒幼儿的行为,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幼儿深人探索.提升建构水平。在这种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下,保证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师幼互动的良性循环。

3.4 评价激励

评价不要片面、狭隘一言堂式要积极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育幼儿的自信心,这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也会有益于提高孩子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3.5 信息技术2.0与自然角融合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2.0让抽象的知识由静态的教授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递,使自然角科学探究活动融知识性、操作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可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6 带领幼儿参观和游览园艺园区

培养幼儿对植物的管理和探究能力,也可以从园艺园区的角度入手,幼儿园可以带领幼儿们参观和游览更多的园艺园区。通过参加园艺园区的相关游览活动,也可以完善其园内种养活动的不足,给幼儿更多的观察机会,建立起幼儿园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孙晋玲.在自然中塑造儿童形象[J].早期教育(家庭教育),2019(Z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