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表征能力的实践初探
范凌霄
常熟市练塘幼儿园 江苏 常熟 215551
摘要:在以往幼儿教育研究中,教师们发现幼儿可通过语言、图像、动作及符号等,来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及经验思想等。提起幼儿的表征能力,大多数教师都会想到书面符号的表征,但表征能力不仅仅止于此,它可通过言语、动作、图画等方式进行展现,从而有效表达出幼儿的真实情感。而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教育活动,教师可在游戏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进而促进幼儿提高认知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表征能力,展开探讨,期望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游戏;表征能力;培养
引言
在幼儿园阶段中,由于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期,其思维模式尚未成熟,幼儿的思维活动通常以表征行为进行呈现。幼儿教师要深刻理解幼儿的表征行为,通过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不断支持鼓励幼儿进行言语表征、动作、图画表征等行为,进而丰富幼儿的园内生活,为幼儿打好学习基础。
1 表征能力对于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这一阶段所需培养的能力就是在幼儿学习能力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幼儿时期,认知活动主要在生活及学习经验中进行,而表征是获取经验中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联系的重要方式,可有效帮助幼儿获得身边事物的具体、抽象、综合系统认知,进而帮助幼儿形成对世界的初始认知。在幼儿进行知识学习时,幼儿会对知识或游戏活动进行观察,来获得关于游戏活动中各种事物之间联系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让儿童获得一定程度上关于学习、经验、实践能力等方面知识,也可促进儿童与他人或群体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及沟通等能力[1]。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需要以这些方式来获取所学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游戏活动中,逐渐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拓宽幼儿的学习渠道,使幼儿不断提高自身认知,进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2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
2.1 鼓励幼儿在探索艺术材料中体验表征的乐趣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创建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事物、理解事物,进而逐渐养成表征能力。教师可在游戏开展之前,先为幼儿讲述故事,并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然后为幼儿发放道具,让幼儿在探索创作中体验表征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为幼儿讲述《小动物做蛋糕》的故事,在故事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为幼儿分发硬纸板、胶棒、蜡笔等创作材料,引导幼儿运用手中材料制作“蛋糕”,以此吸引幼儿注意力。在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完毕之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把“蛋糕”送到大家面前让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适时地进行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样式的蛋糕就做什么。最后教师可将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记录,做成图片或者视频形式,让幼儿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观看,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开展下一次游戏活动。在这种游戏教学中,教师不但可有效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还可通过分享与创作,充分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培养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为幼儿提供更多艺术材料,鼓励幼儿用颜料画出蝴蝶、小虫子、树叶等日常事物,在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期间,教师可鼓励幼儿发现更多生活中可利用的事物,例如用牙刷画出小草、用树叶进行拓印等,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充分展开想象,进而强化幼儿的表征能力,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2.2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发展幼儿表征能力
在传统的幼儿游戏中,由于游戏种类较少,幼儿难以提起兴趣,教师可丰富游戏类型,带领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表征能力。角色扮演游戏可促进幼儿的情感及思维发展,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让幼儿依靠动作声音等方式开展表征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发展[2]。
例如教师可带领幼儿开展扮演动物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分发各种动物贴纸及发箍,幼儿可自主选择喜欢的动物进行扮演,但有的幼儿只会带上装饰后模仿动物叫声,很快便失去了游戏兴致,这时,教师可及时走入幼儿中,带上发箍贴纸,与学生进行游戏互动,启发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在教师的指引中获得进步,提高幼儿游戏活动效果,不断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发展。
另外,教师为了能充分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可为学生组织“升旗”活动,分配不同角色,如升旗手、警察、导游、游客等,让幼儿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角色,运用不同的动作、声音等,体现出角色特点,进一步提高幼儿表征能力的运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2.3 在积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
在积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表征获得许多生活经验。比如,一块积木,让幼儿通过拼搭完成一幅画,这幅画就是儿童对图画的表征;再比如,为幼儿介绍一个故事情节,而后让幼儿用积木进行表现,这种游戏活动可让幼儿通过表征能力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积木作为教具来帮助孩子进行游戏活动[3]。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让幼儿玩搭积木的场景,可以让孩子想象这是一个大花园、果园或者森林,促使幼儿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积木来搭建各种场景。此外,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创设不同规则让孩子进行游戏。另外,教师可在幼儿进行积木搭建时,为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明确故事情节,进而促进幼儿表征能力发展。
教师若想有效提高幼儿的游戏参与度,教师可根据故事呈现的主题,提供丰富多样、适合幼儿操作、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材料,如利用积木搭一个家;把小动物放进大房子里做邻居;让儿童用小瓶子装一些水,用瓶子画出他们理想中房子模型等,进而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发展,促进思维灵活性和变通性,提高表征能力的培养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有效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不但可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发展,还可帮助幼儿对身边事物进行深刻认知,不断提高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发展幼儿的各种感官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多种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开展动作表征、言语表征、图画表征等,不断发展幼儿的表征能力,进而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兰芳.培养幼儿心理表征能力的路径[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0(5):159-160.
[2] 吴姣.以物代物,玩转想象-角色游戏中幼儿表征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8(76):179.
[3] 廖丹.幼儿积木游戏中的教师观察行为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