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诸葛亮的“天府广告”

作者

刘海燕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湖北 潜江市 433199

摘要:一提到“天府之国”,许多人就以为是指四川。从历史的角度看,“天府”本是周朝的官名,其职责是为天子看管朝廷的库房。最早以“天府”美称一个地方者当数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连横派的代表人物苏秦,《战国策·燕策》中苏秦说燕文侯提及的“天府”是指 “燕山地区及北方各地”。 《史记·留侯世家》和《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所言之“天府”或“天府之国”都是指的形势险固,物产富庶,号称“八百里秦川”的陕西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而四川作为“天府之国”那样影响之深广,与《三国志》中《诸葛亮传》诸葛亮首次将四川成都称为“天府”不无关系。

关键词:天府之国;四川成都;诸葛亮

一提到“天府之国”,许多人就以为是指四川。这种理解,从历史的角度看,未免失之偏狭;但览观现实的各种媒体,又觉得颇近事实。个中缘由笔者以为恐怕与三国名相诸葛亮的一则“广告”不无关系。

说到这“天府”,本是周朝的官名,隶属于春官宗伯,其职责是为天子看管朝廷的库房。《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后因以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荀子在《大略》中说:“不知而问尧舜,无有而求天府。”意思是没有知识就去请教尧舜,贫困的人就去求救于天府。这里章诗同先生注曰:“天府,帝王的仓库。”(《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7月版)所以后来便用“天府”(或“天府之国”)去比喻、指称一切物产丰饶的地方——就像帝王朝廷的仓库一样。

史料表明,最早以“天府”美称一个地方者应数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连横派的代表人物苏秦,他在列国之间的“穿梭外交”中,曾几处言及。譬如《战国策·燕策》一开篇就有一段苏秦说燕文侯:“燕东有朝鲜、辽东……西有云中、九原……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据马南邨先生考证,当时枣和栗盛产于燕山地区及北方各地(《燕山夜话·粮食能长在树上吗?》)。换句话说,“天府”指称的是“燕山地区及北方各地”。

读过《史记》的人都会知道,在楚汉之争后期,围绕着刘邦定都一事,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好不热闹!张良劝告说:“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娄敬也进言:“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他们所言之“天府”或“天府之国”都指的是形势险固,物产富庶,号称“八百里秦川”的陕西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

至于那些腾于寻常百姓之口,著于卷帙浩繁之中而以“天府”(“天府之国”)指东称西者,恐怕更是不可胜数。然而,无论何地,无论何方,其“知名度”都远不及四川,不及四川作为“天府之国”那样影响深广。想来,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四川自身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山川秀丽,地貌多样,气候适宜,土地肥美,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等优越条件,以“天府之国”相称是名至实归,当之无愧;但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可能是诸葛亮的一句话——一个“广告”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魏晋史学家陈寿的名著《三国志》中,有一篇经典文章《诸葛亮传》。在这篇传记里,诸葛亮对三顾茅庐前来讨教兴复汉室大计的刘备就当时政治形势有一番精辟的分析,不仅构建了而后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而且为刘备事业的发展强大勾勒出了一条明晰的“线路图”,在这幅“线路图”里又有特别“闪亮”的一笔:“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成帝业。”这里的“益州”就是四川成都。正是诸葛亮首次将四川成都称为“天府”;而“诸葛大名垂宇宙”,如同“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咏古迹五首》)。诸葛亮生前备受赞叹,死后也尽享美誉。一部二十五史所有的人物传记的赞语,没有一个人的评价能比他高。他的人格魅力恒久地感动着历史,他的睿智语言自然最容易受到人们的激赏。

一千八百多年来,“天府”或“天府之国”纵然也偶指其他地方,但对成都乃至四川之美称却一直是高频流行,且与时俱盛。晋代常璩《华阳国》云,秦蜀郡太守李冰建成了都江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也称“夫蜀都天府之国,金城铁冶,而俗以财雄”。当代文学家碧野在《汉水滔滔》中生动地写道:“古称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摇篮,长江是祖国的粮仓——上有‘天府之国’,中有肥沃的江汉平原,下有富庶的江南。”显然,这里的“天府之国”当然是指四川。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人们长期的使用中,“天府”(或“天府之国”)与四川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外延越来越小,约定俗成,习以为常,最后从“自由”走向了规范。

上个世纪末,北京大学教授段宝林编著的《中国山水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版)洋洋数百万言,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享誉中外的景区的历史沿革、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都进行了如诗如画地介绍与描述,而唯独四川获得了“天府之国”的殊荣。特别是新世纪后(2004年)出版的由中国语言大师吕叔湘作序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天府之国”的解释中,则明确地增加了“特指我国四川”的义项。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这样解释: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在我国一般把四川称为“天府之国”。看来,这“天府之国”的美称真的非四川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