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红色墙绘艺术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刘锐 张帅 叶琪禹 李金玲

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墙绘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艺术感,通过梳理墙绘艺术的价值特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以“艺术改变乡村”活动进行实例分析,提出现阶段“红色墙绘”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方法。红色墙绘艺术能够促进乡村风貌、产业、人文发展,需将红色墙绘艺术活动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部分,以场地、人文、环境等为绘制主题,提取创作元素深入乡村风貌创作,形成符合当地风貌且独具特色、价值突出的墙绘作品,完善乡村景观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墙绘;乡村景观

2018年国务院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指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乡村住户居住建筑的个性设计,提升乡土景观设计,为了避免千村一面的发展现象,需要突出乡村的地域特色,应用各地区的自然田园风光,展现更富有乡村发展的途径的新乡村。在丰富乡村景观的多种方式方法之中,墙绘作为大众能欣赏、能接受的公共艺术形式而得到广泛应用。墙绘艺术的建设无需单独开辟景观空间且建造成本低廉,材料安全稳定,后期维护简单,在室外环境下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画面效果。墙绘艺术的绘制题材也较为广泛,具有创造灵活,因地制宜,不受地形空间限制,符合乡村审美并具备良好的文化传播作用等价值特点。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对“红色墙绘”艺术的新要求

墙绘艺术的价值特点使其一方面成为提升乡村景观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求墙绘艺术的建设方式需要跟随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自我革新,以满足乡村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了解,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框架和政策体系在逐步完善,乡村人居环境在近几年明显有所提高,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乡村的设施基础,公共服务等也在逐步完善;乡村所呈现的地区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以及传承人的发扬下得以流传,乡村居民也在精神文化生活上得到满足,从渴望到城发展慢慢回归乡村助农发展。

“红色墙绘”艺术在现代乡村景观建设中,也逐渐成为乡村风貌建设的一个靓丽的风景线,一种乡村文化展示的方式。红色文化作为简单美化墙面的存在,更要承担在乡村振兴中的相应职责,发挥其在乡村产业、人居环境、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乡村建设与发展。在乡村形象建设方面,要求墙面绘制内容主题突出、画面整洁、积极向上,能够提升乡村精神风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以艺术助力乡村产业升级,推动文化、旅游等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打造独立多样、富有特色的乡村景观。

2 “红色墙绘”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2.1 助力产业发展

将乡村的生产生活空间开发为旅游休闲空间,以墙绘涂鸦的方式着重展现地方特色,以艺术激活乡村产业,实现农副产品的艺术化和乡创的互联网化,并打造特色旅游资源,使艺术乡建项目真正服务于村民。例如广西玉林五彩田园的规划与发展,整体是以红色文化墙绘、艺术展览馆、地域特色文化、民族特色民宿等方式进行乡村景观提升改造,为旅游型乡村发展开辟新的路径,也成为文化旅游风景区。例如山东寿光古城街道结合其番茄种植悠久的历史,以番茄为主题结合当地人文特色进行艺术创作,用“红色墙绘”的方式打造寿光“番茄小镇”,推动艺术与产业融合,且以艺术包装的形式将产业品牌化,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特色旅游小镇。

2.2 发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情怀、特色的重要体系,在红色墙绘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能够直观的传达文化内涵。一村一貌,一村一故事,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人文事迹,文化理念和精神诉求,把聆听来的故事收集并且用墙绘的方式展现,充分发挥了乡村“红色墙绘”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中的独特作用。在这一创作理念下,居民并不是被动接受设计者对他们生活环境的设计与重建,而是参与营造墙绘设计,将居民对环境的诉求进行有效表达,既有利于修复乡村社群文化,提升家园认同感与凝聚力,又有助于展现自信与热情的乡村精神。

2.3 美化乡村环境

墙绘艺术的美化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对于墙绘表现的方法与审美方式也有所改变,从最初的一副画作到传达乡村风貌,起到美化乡村环境的作用,功不可没。人们对乡村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红色墙绘在文化的引领下应运而生,是传统墙绘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美化建筑和景观环境,也成为了当今乡村建设的一种潮流,3D、写实、写意等画风的广泛应用,让乡村充满艺术,使乡村墙面由单调变为多彩,墙绘内容的文化内涵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墙绘”艺术建设方法

3.1 提取地域文化元素

在确立乡村类型及绘制风格的基础上,立足乡村历史人文环境,深入发掘当地风土人情,乡土产业,提取具有代表当地文化特征与乡村风貌的绘制元素。根据村庄自身特点选择红色人文事迹、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地方产业等作为创作题材,或根据乡土风貌选取风景花鸟作为绘制元素,并适时添加党政工作、号召倡议、防疫、防骗等党建科普内容。在没有突出产业以及独特乡土文化的村庄则可围绕乡村景观主题选取题材新颖的创意设计或5G、航天、高铁等科技元素,展现新时代美好生活愿景。绘制元素的提取应以顺应乡村风貌,发掘特色民风民俗,留住乡愁记忆,滋养农民精神为目的,并将其中的优秀文化与绘制元素加以创作改良,使地方产业、乡土人文等元素融入画面,打造地方特色乡村艺术墙绘。

3.2 明确主题定位

以地域美学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采用阶段规划引导、展现乡土风貌、发扬特色产业的墙绘创作理念将目标乡村建设成为景观特色鲜明,地方产业突出的乡村振兴示范区。通过整理活动成果,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于现阶段乡村景观建设要求进行分析认为,现阶段若要发挥墙绘艺术应用于乡村景观建设的最大优势,应首先明确乡村规划发展的方向与定位,确定建设主题且明确墙绘艺术在乡村如何应用,如服务于谁,如何给乡村带来提升与发展的问题。将墙绘艺术建设纳入乡镇景观整体规划并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将村民本身纳入墙绘艺术建设的考量之中,以墙绘艺术活动修复乡村社群文化,增加村民参与感与认同感。

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墙绘艺术应定位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部分,服务于乡村形象建设、文化提升与产业发展,并将绘制之前、之中、之后的三个阶段看作对乡村建设具有不同意义的工作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乡村景观的明确规划是“红色墙绘”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必要前提,高水平的墙绘创作人员是乡村景观“红色墙绘”顺利进行的保障,充分了解地方人文风貌是实现墙绘艺术对乡村景观各项功能的关键。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确定绘制主题与工作方案,邀请参与人员提前进驻乡村进行环境考察,以此确定表现形式以及绘画风格,随后将地方特色应用在乡村美学中,提高文化价值和传承发展,形成符合当地风貌,反应地方人文,符合乡村审美价值的墙绘艺术作品。红色墙绘活动也是完善乡村景观建设,优化聚落空间、升级乡村产业的一种有效途径,与多种文化活动结合,提升乡村活力,激发村民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张思琪. 公共艺术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四川音乐学院,2022.

[2] 田俊雅,李言哲.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墙绘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农业与技术,2021,41(21):167-169.

[3] 周源. 乡村墙绘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20.

[4] 郭美娟. 公共艺术介入深圳乡村的视觉性建构研究[D].深圳大学,2020.

[5] 陈睿婷. “艺术介入”在乡村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20.

[6] 王星元. 景观墙对乡村公共空间活力影响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课题项目]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墨染彩绘”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室。项目编号:S202210606143

[通讯作者]李金玲(1984-8),河南郑州人,副教授,党员,玉林师范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城乡景观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