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作者

杨磊

青海百鑫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需要做好地下室的防水施工处理,由于地下室的结构复杂,在开展防水施工作业过程中,需根据施工要求加强技术选择,以确保防水施工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高地下室的防水性能。本文结合实际,对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地下室渗水的原因,其次对常见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渗水原因;防水技术

引言

地下室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机构,关系到建筑运行安全与质量,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侧墙与底板之间、变形缝、施工缝等部位容易产生渗漏问题,给地下室应用的安全性带来不利的影响。基于此,对于地下室的施工要求不断的提高。为了使得地下室防水效果满足要求,应结合设计方案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提高防水性能,满足地下室运行标准。

1 地下室渗水原因分析

1.1 设计方面原因

地下室在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对于防水方面的问题认识度不足,往往都会将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作为管理的重点,忽视防水功能的使用。因此,在设计方案中,应加强渗漏方面的分析,了解影响因素,切实解决渗水的问题。而很多单位的防水设计不到位,出现渗水的问题,尤其是在雨季,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1.2 施工方面原因

地下室结构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对于地下室防水的认识不足,没有选择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往往只是按照普通结构开展施工,现场施工管理控制不严格,造成防水效果比较差。现场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也没有进行混凝土防渗检测工作,导致防渗效果不足。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没有对供料速度、浇筑速度进行控制,材料供应不足,浇筑出现间断的情况,引发施工缝的问题,作为渗流通道使用,影响地下室安全性。

2 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要点

2.1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作业中,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设计工作,从而可以提升抗收缩能力,达到结构设计的强度与密实度标准,配合比符合要求。根据工程的需要尽可能的减小水灰比,加入必要的粉煤灰,并使用减水剂、防水剂等材料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促进结构的渗透性、耐压性要求。泵送混凝土的施工中,加强塌落度的控制,并加入适量的泵送剂或者减水剂,提高材料的性能与质量。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材料制作时,采取集中拌制的方式,运输到现场进行浇筑施工,可以提升浇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工程的完整性。在浇筑现场施工中,应采取分层、分段浇筑施工方式,以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因为在现场施工中采用泵送混凝土方式,塌落度大、流动性好,应随时进行振捣施工,达到结构密实度的标准,防止产生漏振的问题。底板浇筑现场施工环节,两侧同时浇筑施工,加强间隔时间的控制,并采取二次振捣的方式处理。振捣工作结束后,密实度符合要求,开始进行底板表面找平、抹实、压光施工。在达到初凝的状态后,及时进行覆盖养生处理,铺设草袋喷水作业,养护时间在14d以上。外墙混凝土浇筑环节,通过分层浇筑的方式,单层厚度50—60cm。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制作钢筋混凝土垫块,保护层的厚度符合工程的要求。为了预防在施工中出现混凝土干缩、温差裂缝的问题,在达到初凝状态后及时进行覆盖养生处理,经过14d后再拆除模板。在进行混凝土制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在现场进行配比监督,确保实际操作中的配比正确;立足于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在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准备阶段需要进行表面清理和洒水湿润,振捣工作则需要注意速度频率的把控;在妥善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工作人员还应该有效完成混凝土养护工作,从而使上述各项工作成果得到保证。

2.2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

2.2.1铺贴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进行卷材的铺设施工前,将垫层表面和永久保护墙面的浮渣、杂物清理掉,进行表面的抹平处理,消除凹凸的问题,达到平整性效果;检测垫层结构的干燥度,必须在10%以内,并达到湿润度的要求,以免影响两次施工结构的连接效果。做好现场检查工作,表面平整度合格,且没有结露的问题。此外,现场铺贴工作施工,要均匀涂抹一层处理剂,全面覆盖整个施工范围,一般厚度在2mm左右为宜。

2.2.2防水卷材铺贴

防水卷材随着混凝土垫层结构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并且根据先附加层后立面、最后平面的顺序完成施工。平、立面采取交叉接缝的施工方式,接缝和底部平面至少有60cm的距离;全部的平、立面交叉部位的阴阳角都要进行附加层的铺设施工,并且做好加固处理,达到紧密性标准。底板垫层结构在施工中,通常应用空铺法、点粘法完成,进行整体性铺贴施工。在沉降缝的位置上要预留出沉降量,并选择点粘法铺贴施工,阴阳角要设置必要的弧度,以确保施工效果符合要求。卷材保护层结构的施工,接茬部位严格控制,确保上下卷材的搭接施工符合要求,不会影响整体施工效果。

2.3 节点防水施工

2.3.1外墙后浇带防水

地下室的每一层施工结束后,进行防水处理后即可进行回填作业,并且在地下室侧墙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封顶60d后补充浇筑40/10膨胀混凝土。地下室结构的墙体施工严格控制,每个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都符合要求,并在挡墙内设置侧防水结构。

2.3.2预埋套管穿墙面防水

穿过防水层的侧墙管道内埋设套管,使用止水钢板连接,且管道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后,使用沥青麻丝填充密实,再应用防水密封膏密封处理,结构整体性符合要求。

2.3.3地下室底板与立柱桩节点防水

对于底板来说,防水层的施工面积比较大,先在立柱桩体周边50cm范围内涂抹一层1.5mm厚度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再进行大范围的铺贴施工。立柱的部位上,应使得卷材上翻20cm左右空铺,在整个立柱桩体凿除到板底垫层后,应用砂浆找平处理,从而可以达到结构铺设的效果。

结语

地下室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地下室防水施工关系到建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防水施工技术,加大力度进行现场监督与管控,每个环节处于管控范围内,促进防水效果的提升,对于地下室工程运行效果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应龙,蒋志强.针对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渗漏的防治措施研究[J].居舍,2021(33):60-62.

[2] 洪伟堂.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对策[J].四川水泥,2020(11):163-164.

[3] 潘伟.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居舍,2020(07):46.

[4] 李少晖.针对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渗漏的防治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173.

[5] 周志伟.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节点标准化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7,36(17):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