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电子信息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探究

作者

蓝钰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430205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每个人之间的工作和学习相互连接,社会发展中人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但是个人的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更加明显的威胁。在人们越发频繁应用数据之后,个人的信息也会在数据应用期间流向网络,很容易被其他人获取。因此如何强化大数据背景下的用户信息保护能力,这对确保大数据秩序,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来说非常重要,有助于确保用户享受大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避免电子信息安全的威胁。

关键词:个人信息;信息泄漏;信息安全

在人们生活层面,网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尤其是注册网站期间一般都需要提供个人信息,这个时候个人信息就会遭到网站运营方管理和使用。尤其是游戏类网站、电商网站等,这些网站中对个人信息的应用也为很多不法分子提供了线上犯罪的机会[1]。很多犯罪分子就借助个人信息非法售卖或者是借助个人信息欺骗他人,甚至有些犯罪分子借助个人信息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公共安全。

1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电子信息被泄露的原因

1.1 我国缺乏相关法律保护

随着网络购物成为了消费主流,人们在网络购物期间主动搜寻网络中的信息非常普遍。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得出非常多的用户信息,但是我国在这种信息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没有完善的信息泄露保护机制。根据我国之前发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类型的案件分析发现,网络信息泄露造成的问题并没有足够的处理经验,这也造成了国内的网络信息泄露问题越发明显,这类问题发生之后无法及时调查,很难得到网络信息泄露的证据[2]。以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看也无法对网络信息泄露行为造成有效的惩罚,因此最终造成的网络信息泄露情况非常严重。

1.2 个人信息获取成本低廉

人类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大量的先进技术投入到使用之后也为网络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但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信息安全性的漏洞也越发明显,尤其是很多违法分子惯用这种技术盗取他人的信息,并且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出售这些信息,更有甚者有些不法分子以个人信息要挟或者是实施诈骗。信息技术的出现降低了获取个人信息的成本,再加上我国并没有完善的网络技术规范和法律准则,这也降低了违法行为的成本。

1.3 用户与商家均缺乏信息保护意识

目前网络中对个人信息的使用方主要是商家和个人,但是这两类群体均没有太高的信息保护能力,商家以及用户并不重视信息安全,这是造成此类问题发生的关键因素。虽然有些商家借助多种渠道开展信息收集工作,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保护此类相关的信息,这就造成了这种信息随意泄露[3]。商家并不认为客户的信息泄露会有多严重的后果,个体对此也表示无所谓,这种态度和认识的缺陷造成了用户随意在各类网站中留下自己的信息,而网站运营商也没有保护好客户的信息,这就给信息安全造成了巨大隐患。

1.4 个人信息价值巨大

社会竞争中逐渐向着信息和知识等方面转移,信息这类资源的价值越来越明显,甚至成为了社会竞争的重点。信息在消费场景、娱乐以及工作等多个领域中都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作用。信息商家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消费情况以及客户的消费喜好,这样有助于产品升级。因此了解客户的信息对于经营方来说是一项有利于商业活动的资源[4]。有了利益自然就会形成交易,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黑色产业链。很多商家开始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客户信息,而信息管理方面对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巨大的金钱诱惑很容易出卖客户的信息。

2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电子信息安全预防措施

2.1 建设完善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

国家方面应当注重网络有关的法律制度完善。其一,强化电子信息犯罪的法律成本,国家相关部门需要明确违法利用他人信息的惩罚要求,对违法行为起到警示作用。其二,政府等相关的部门需要强化信息安全监督和管控,尤其是网络警察出现之后需要以促进网络信息安全为核心,不断提升网络信息的管控水平。其三,国家相关部门需要设置专业的监督管理机构,及时发现威胁个人信息的行为,并且及时制止此类行为。

2.2 各个网络公司

从经营方层面看,网络类企业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的信息监管制度,定期对网络平台中的安全情况做出排查和监控,维护网络安全。从目前情况分析来说,网络公司中的工作人员泄露用户的信息成为了主要方式,这种工作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泄露证明了经营方监管制度不够完善[5]。因此这类经营组织应当强化内部管控制度,避免工作人员主动泄露个人信息。此外,网络公司应当积极招聘专业性高的技术人才,构造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机制,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避免出现网络漏洞。

2.3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逐步加强

个人层面对信息安全的意识不高,并没有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虽然个人导致信息泄露的情况不多,但是个人不注重信息保护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很多时候第三方泄露的信息并不真实,而个人层面泄露出去的信息真实度较高,并且全面性更足,这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因此要想确保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安全就需要重视个人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培养,强化网民对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避免个人信息出现过量泄露的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趋势,为了确保这一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安全,相关部门和运营方需要强化社会中的舆论宣传,需要积极利用多种安全技术确保个人的信息安全。数据管理部门也需要从行政手段和法律层面制定更多的电子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确保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会整体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汗克孜·吾苏尔,何艳香.大数据时代移动App个人信息安全困境及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02):135-137.

[2] 徐梦梦.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及法律治理[J].法制与社会,2020(28):191-192.

[3] 王俊恒.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32.

[4] 韩春煌.大数据背景下个人电子信息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1):185-186.

[5] 谢琦.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及保护措施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3):5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