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力落后儿童的分层教学

作者

周晓红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智力落后儿童必须运用分层教学。因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大多是残疾儿童,他们有各自的缺陷,导致各异的障碍,要使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成员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挖掘潜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更需要根据这个群体各个成员的实际进行分层教学。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际谈谈对于分层教学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智力落后儿童;分层教学

1 学情分层

众所周知,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对于智力落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由于智力水平不同、家庭环境及遗传因素不同,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是存在差异。如果在一个班级中,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去面对基础及智力不同的学生,往往兼顾不到个别学生的接受能力。长期下去,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口语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上对学生进行A(好)、B(一般)、C(差)分组,把知识基础好接受能力快、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分在A组,把接受能力、思维及理解能力等综合情况一般的学生分在B组,把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及理解能力等综合情况较差的学生分在C组。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施教。在我们班中曾有这样的现象,A组学生学习乘法口诀,B组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C组学习1—10数数。如此距离,必须巧妙的运用分层教学,才能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

2 目标分层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而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是备课中的首要环节。为了使班级中各类学生各有所获,首先要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教材要求及各组学生实际水平的需要,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如果某些基础知识对各组学生要求相差不很大,可采用教材中相同内容而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果某些知识难度较大,考虑到C组与A组之间的接受能力的不同,为使C组学生学得一定知识,不致于越落越大,就只能采用降低难度、放缓速度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按照三个组来,每个组都有详细的目标,把目标分细,分类进行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如A组(1)能记住3的乘法口诀。(2)能运用口诀计算1乘3、2乘3、3乘3。(3)能在出现一三得三口诀后推出下面两句口诀。B组:(1)能记住3的乘法口诀。(2)能运用口诀计算1乘3、2乘3、3乘3。C组(1)能认识数字3。(2)认识数字1、2。(3)能从1数到3。看三个组的教学内容表面看有点距离,其实仔细思考它们有着共同点,在教学乘法口诀的同时可以布置C组进行读写任务。

这样,在各组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教师事先制订好各组的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的要求,采用同节课传授不同内容的教学,才能使好学生吃得饱,差生也最大限度地学得知识,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 集中授课,分组讲解,个别指导

分层教学并不是排斥了集中授课,而是在授课中主张“集中教学,分组讲解,个别指导”相结合授课方式,并力求时间与措施双到位。例如:在上课时,讲授3的乘法口诀可以让C组认数字3,并且让A组带着C组读,A组这样今天学习3的口诀,同时 C组学习数字3。在教学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到出题目的数字恰好是C组学生所认识的数字。在课堂中,让A组带动B组,把一些大纲要求之内的问题让B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并加以鼓励,增强B组的自信心,激发其学的积极性。而对A组则要“拔拔高”,在掌握必学知识之外,对他们提高要求,让他们回答一些较难、较抽象的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其求知欲望,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C组中的同学,其智力水平低下、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极差。根据实际情况,我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看,而且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凑一凑、数一数……通过我手把手的讲解、指导,这些同学学会了大纲规定的应知应会知识,使他们逐步达到教学的要求。

4 巩固练习,作业分层

分层教学不仅要落实在教师的教上,还要体现在学生的练上。新授结束后的巩固练习中,先让各组学生分别做一些本节课所学的习题,让B组学生做一些大纲要求应知应会的题目,在练习和作业中,重点对其进行指导,让他们多板演,及时纠正其练习中的错误。对A组则要求他们做一些较难的题目;对C组则进行个别辅导,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应做的练习题。

5 同时考核,题量、难易程度分层

由于平时对各组提出的教学要求不同,所以在检查学习效果时,题量和难易程度也有所区别。在考核中A、B、C组同学分别出三份试卷。每份试卷都是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这样,根据实际水平进行测试,不仅较好的对各组学生进行了公正的考核,更重要的是照顾了差生的自尊,鼓励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差生有奔头,优生有学头,各组学生不断进步。

结束语

总之,两年半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课堂教学中,在集中授课、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安排,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知识有所收获,缺陷有所补偿。既完成了大纲的要求,又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  燕学敏,差异教学的中外比较及对特殊教育的启示,《中国特殊教育》,2022 年第2期。

[2]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6年版)。

[3] 李青燕 王小珍:《让爱如丝丝细雨盈满缺萼的花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9期。

[4] 黄献林.创新理念与教法新模式 实现绘画与手工高质量——以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探索绘画与手工教学新法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3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