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有关双减下典型案例评析

作者

张军荣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中行中心小学 广东 梅州 514600

摘要:基于“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中行中心小学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主要仍然来源课堂当中,所以如何深入开展语文课堂十分关键。下面基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中行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素材,基于相关创新教学案例,来深入梳理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中行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双减”政策;典型案例;案例评析

1 背景分析

基于“双减”政策,针对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中行中心小学现状,以小学生为主的特点和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由此对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中行中心小学的学生如何上好语文课有了较深的体会和认识。基于此背景,本次案例中,针对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中行中心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深入展开讨论,并且结合“我的家乡”案例展开分析,进一步了解“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优势所在。

2 案例中发生的现象分析及处理过程

案例:“我的家乡”作文教学

我在对《我的家乡》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快速融入课堂氛围,我特别融合本土音乐,引导学生们进入本次教学内容。“各位同学,你们都说说自己住的街道、小区都是哪里呀?”大家听到我的问题后都踊跃发言。“很好,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我们梅州人,那么大家对我们的家乡梅州有多了解呢?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我们要如何来介绍自己的家乡梅州吧!”于是全班同学在我的引导下,都纷纷分组展开了讨论,并且详细提出了介绍的方案。如“今天由我们为你热情介绍我们的家乡梅州,我们希望您也会喜欢上我们的家乡。”

第1、2组的同学介绍:“或许您还并不了解这里,别着急,下面有我们来为您介绍。”同学们分组后,有的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利用好地图,介绍当地的自然条件,“我们的家乡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方便,被称之为彩云之南。”而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提出的介绍方案,我则最终引导大家进行思考,并且对其他组同学的介绍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第3、4组的同学介绍:“我们的家乡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经济发展也有特别之处。3、4组同学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利用课件介绍了家乡的经济特色。“我们的家乡是个商贸聚集区,多个专业市场声名鹊起。只要家乡子民能够勤奋工作,就能勤劳致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由此其他组同学结合这2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相互进行了沟通交流。

第5、6组的同学则从“民以食为天”的主题出发,提出了家乡“有些什么好吃的?”5、6组同学详细为大家进行了介绍。第5、6组同学先用课件介绍了家乡因交通方便,聚集有各地风味饮食,然后拿出了自己准备的家乡美食请老师和同学们吃。“吃完这些美食,大家是不是对我们的家乡有了新的认识呢?”由此,其他组的同学分别谈谈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讨论交流。

王XX:“这次的故事分享,让我有机会仔细看看自己的家乡,我才真正了解到我们的家乡有多么的美、多么的好。通过这次走走看看,我拍了很多照片,突然有一瞬间让我非常感动,并且真正感到了家乡的爱,以及未来建设家乡的决心。”

陈XX:“以前讲故事,我觉得孙XX最厉害,今天我也从自己的看法出发,讲了我们的家乡,我发现大家并没有如我预期的那样冷场,而且等我讲完后,我也不再觉得讲故事有多难,原来我自己就可以讲一个很好的家乡故事!”

欧阳XX:“我们这次的家乡主题非常棒,很多同学的故事或视频,都让我非常感动,甚至第一次直面自己的家乡,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可见我们对家乡的认知太少,这个地方太美,美到值得我们一直来守护!”

赵XX:以前我很少写关于“家乡”的作文,一方面不知道有啥可写,另一方面觉得很矫情,所以经常都是自己编些内容。今天听完大家的故事,我才发现,我们的家乡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背景,是我们太浅薄,对自己的家乡不了解,却怪它不够好。这次课程学习让我触动很大,同时也让我加深了对‘家乡’的理解。”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们对于写作文的兴趣,我并没有完全局限于写作的形式,而是选择了跨学科融合,为了提升本次教学质量,我特别将班上的同学分成了文字组以及拍摄组,并且分组进行观察指导。首先是文字组,张XX同学就是文字组的组长,他们主要准备了2个家乡故事,他们选出故事的方式就是组员每个人依次进行描述,最终投票选出最具感染力的故事。确定故事后,他们组反复进行练习,并且导入了背景音乐,使其故事更具情境感。

而拍摄组则是选择了“家乡”的主题,组长李XX提出的主要选题,其他同学都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点子,主要拍摄一些梅州城的点滴或暖人瞬间,如奶奶喂猫、街头表演、咖啡馆、民宿场景、小摊小贩等一系列的画面。我在听取了他们的构思后,建议他们加入一段温暖人心的背景独白,最终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并制作成了暖心的短视频,由此整体拍摄的效果十分不错。

3 解决问题的思路及采取的措施

(1)用爱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表现,而不是一味的老师输出。如:“我的家乡”的主题教学中,让学生们主动了解自己的家乡,并且进一步提升“爱乡情怀”。又比如,“跨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们认知“家乡”、了解“家乡”、学会表达对家乡的爱,才是本课的重点,由此从教学内容引入,老师给予教育、鼓励,让学生们主动发现家乡之美。

(2)在教学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十分关键。所以在以上课程教学案例分析中可以发现,老师引导教学比传统主动教学的效果更佳。很多学生在了解到是关于“我的家乡”的专题教学后,马上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非常积极踊跃。之所以如此积极,主要也是因为“我的家乡”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积极相关,由此能够迅速引发学生们的共鸣,并且引领学生们快速融入到课堂氛围当中,并且能够跟随老师的思维步伐,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融合,由此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在教学中引导每个孩子主动把握今天,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教育厅公布第二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J].四川教育,2022(Z1):81.

[2] 教育部推广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1(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