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杨丹丹
江苏省沭阳县东兴小学 223600
摘要: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参与度不高,参与面较低。同时,音乐教师素养参差不齐,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更多地是照本宣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要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懂得与时俱进,及时地改变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追求更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巧教·乐学
在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音乐学科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参与度不高,参与面较低。长期以往,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音乐学科给自己带来的乐趣,甚至会在枯燥的教学活动中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时地改变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师要想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愿意进行主动探究性学习。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切忌照本宣科,要能够深入的挖掘教材当中的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整合,设计出更为多样化的教学环节。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丝竹流韵》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有人去过苏州吗?如果去过,能说说你眼中的苏州是什么样子的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初试有关姑苏风景的图片,配上歌曲《姑苏风光》,让学生进行欣赏。生动形象的图片,配上优美的旋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多重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音乐独特的美。然后,教师可以自己用苏州的方言演唱这一首《姑苏风光》,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吴侬软语的独特腔调。教师独具特色的方言演唱,更能有效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能够向学生介绍有关歌曲的出处以及曲调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感受歌曲的柔美之处。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为什么这样的歌曲能够让我们感觉到如同行云流水般呢?”教师要逐步地引导学生去领悟一字多音的这一种独特的旋律之美。在教学欣赏《欢乐歌》时,教师要能让学生听一遍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这首《欢乐歌》,闭目倾听,去认真地感受乐曲快慢两种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学生只有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现乐曲当中反复出现的主旋律,并且能够跟着笛音学会哼唱。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懂得与时俱进,真正能根据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师生双边实际教学的效率,追求更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
2 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能够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之上,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学生只有设身处地的参与,才能更好地提现自身的音乐素养,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欣赏《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等作品时,教师首先要能够让学生去感知欧洲民间音乐的独特之处,初步地去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文化特点,拓宽学生的音乐事业,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播放歌曲《瑞士山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听完歌曲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并介绍约德尔唱法“这是一种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歌曲的特殊唱法,在演唱开始时,中低音区要用真声唱,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就这样,迅速地交替进行演唱,一会儿是真声,一会儿是假声,从而形成奇特的听觉效果。”接着,教师再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比较一下歌曲的演唱与之前听的《瑞士山歌》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并鼓励学生轻轻地跟着音乐打节拍,模仿大跳的唱法。
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通过欣赏两种不同歌曲的唱法,真正地感受到欧洲各个地区不同的人文风光,从而建立起多元化的文化观。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 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特别的活泼好动。教师要能利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歌曲《快乐的小木匠》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打铁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随后,再播放人们打铁的图片,并创设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瞧!在密密的大森林里,也住着许多爱劳动的小动物呢!一大早呀!就有人忙开了,他们会是谁呢?”播放动画——小熊猫从木屋里走出来,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接着,教师边出示旋律卡,提醒学生练声的要求,声音要轻快、心情要愉悦等。在训练学生节奏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猜一下小熊猫干活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这样的教学形式,既能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还能够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之下习得知识,体会到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愉悦。
同时,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及时地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哪怕学生只是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关注与鼓励。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认真研读教材,找准教学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能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日常教学实际,不断地进行实践性探究,真正探索出更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亚廷.让音乐之美弥漫课堂——例谈小学音乐情境情感教学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2):204,213.
[2] 莫小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9(18).
[3] 高燕婷.以《蓝色多瑙河》为例谈全感官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