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阳芳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新城小学 广西 桂林 541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数字与形状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题目的含义,并且更准确地从题目中提取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问题,还能够大大减少解题的难度,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且促进他们的综合技能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对教学实例的分析,深入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探究
引言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内容抽象,但是在生活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学习数学基本上就是学习数学的逻辑,而数字和形状的结合就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处在启蒙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的培养,又要培养学习意识,进而达到较强的内在驱动力,助力学生建构完整的数学思维,并不断优化和提高其综合素养及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技能、数学态度和知识应用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增强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提供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抽象概念、思考能力、计算技巧、想象力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努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数与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是当前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实践学习中综合运用数学公式与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数学问题的自主研究与解决。在这一教育教学形态下,教师可以合理实现“教”和“学”方式的优化,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发挥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自主能动性,进而优化和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发展。
2 小学数学融入“数形结合”理念的有效途径
2.1 结合图形出发,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
教师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时,应该从图形入手,由于小学生多年的学习,其对于文字与数字的理解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图形接触较少,在思维上还未能把图形应用于解题。通过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图形的同时也能吸收概念性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知识概念,并形成对图形进行信息提取的思维习惯。
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数学概念时,应当将数学与形状相结合。通过前面的课程,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边形知识,因此学生可以轻松地辨认出平行四边形,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熟悉。因此上课之初,教师应当首先给几组平行四边形、梯形,要求学生自己首先观察、发现这类图形的共性,用语言加以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学习。经过他们的讨论,老师很快就能够准确地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的定义,而且还能指出教材定义与学生自己的表达之间的差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思考和归纳总结的方式,深入理解图形,从而培养出数学思维,并提升了数学素质。
2.2 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抽象理论图形化
小学生通常会更喜欢直观的、有实际意义的图像和东西,而对抽象的概念却没有太多的兴趣,并且难以理解。因此,数学老师应该将数字、符号、图表等多种方式融入到课堂上,通过实例、实物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例如,当开始学习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讲解。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一排篮球,然后问学生们一共有几个篮球(7个)。然后,教师展示一排篮球,让大家思考如何列出算式(7+7=14),然后接着询问同学们这时共有多少个篮球?如何列式计算?(7+7+7=21)……依次展示9排篮球共有多少个的时候,让同学们将9排篮球的个数和好,然后得到篮球总数。接着又就以上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问同学们如果有22排篮球和32排篮球该怎么算。同学们也许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反应过来,此时就可以指导同学们总结归纳求几个相同数字之和,用乘法运算的方法,如7+7+7=18,用乘法表示为7×3=21或3×7=21。通过将数学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看到相似的图表,并且引导他们列出具有相同加数的乘法运算的公式。当求数量的和时,首先应该让学生使用抽象的加法算式来计算出结果,然后再将这些加法算式转换为乘法算式,使学生完成由加法向乘法的思维转化,从而更形象地理解乘法的含义,并初步掌握用乘法算式解有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充分认识到同一加数求和就是乘法的雏形,用乘法可以更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乘法这一概念有深刻的认识。
2.3 切实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哪门学科都不能仅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训练,而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尤其如此,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则更应该重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学习,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形式丰富的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只要有目的地发现与探知,必然能达到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应该切实掌握二者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内涵的掌握。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比例尺和实物测量画出房屋平面图,并指导学生严格控制缩放比例,这样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并不断地打开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数学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形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字和图像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果,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让他们更加热爱数学,并更加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应用它们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振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20).
[2] 张少芬.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9(3).
[3] 吕承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