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行背景下如何实现幼儿园区域活动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
姚彩燕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义和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1225
摘要:五育并行则是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重要要求,这对于教育进步发展有着极大的推进。幼儿园教育开展当中要注重五育并行,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当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孩子的进步和发展来说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区域活动是锻炼孩子多项能力的重要载体,将其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在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技能,树立劳动思想、逐步提高劳动素养。与此同时,儿童的心灵在劳动之中逐渐培养,孩子从小参加劳动可以演变为良好的习惯。在此,幼儿教师以五育并行为背景,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使得孩子获得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五育并行;幼儿园区域活动;劳动教育;深度融合
前言
幼儿时期是孩子的起步阶段,幼儿教师能够在五育并行视角下引导孩子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走进区域活动让劳动教育落实拥有一系列保障。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这将会让幼儿受益终生。在幼儿园教育工作规程当中指出,幼儿教师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认知之下,可以走进区域活动。孩子在接受劳动教育指引的时候感受区域活动的魅力,以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幼儿园教师必须准确的规划区域活动,找寻劳动教育的切入点,让幼儿在勇敢克服困难、迎接劳动体验之下获得受益。
1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劳动教育融合意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和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彰显出重要意义,这是幼儿教师不可忽略的,同时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切入点。
首先,通过区域活动和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这能够让活动体系变得更加完善。把劳动教育因素渗透到区域教学之中,这无疑增加了区域活动的乐趣。幼儿教师可以注重孩子的实际情况,在设定劳动任务之下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而且也在体味劳动重要价值和魅力的过程中形成自己良好的认知。可以说劳动教育的深入让区域活动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革新的需要,从根本上带领着幼儿的发展。
其次,通过区域活动与劳动教育的完美融合,保证劳动教育工作在落实的时候实现了进一步的整合,也结合多个视域增强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形成较强的教育合力之下,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保障。在劳动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幼儿终身受益,也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幼儿园当中都会更好的进步。
最后,区域活动和劳动教育融合也是五育并行当中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作为不可忽略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孩子在养成劳动技能的情况下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而且受益终身。同时,区域活动与劳动教育融合符合幼儿园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让幼儿更好的沉浸于学习和劳动之中的关键,幼儿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一系列的支持[1]。
2 五育并行背景下实现幼儿园区域活动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策略
2.1 有效布局,感受劳动乐趣
五育并行视角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和劳动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有效的将区域活动重点设计,带领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在区域活动方案设定的过程中,从教育的目标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入手有效开展布局,这可以让孩子在体验劳动的乐趣之下逐步的成长。区域活动设定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结合集体以及个别教育将其完美的结合,让幼儿的劳动养成教育更加完善。而且孩子沉浸于区域活动之中,所形成的劳动意识逐步加强。
比如,在创设“整理衣物”区域活动中,可以按照衣物的种类划分,然后为劳动养成教育带来方向。幼儿可以实施角色扮演,在体验劳动乐趣之下也学会整理衣物。在此,幼儿教师进行区域活动布局的时候可以按照上衣、裤子、鞋帽等区域划分,为孩子布置劳动任务,。子在扮演售货员的角色进行衣物整理之下,更好的参与区域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孩子在活动当中的行为、情绪变化。可以渗透《我爱整理》儿歌,营造浓厚的劳动氛围,激起幼儿参与劳动的意识。之后,幼儿教师进行示范演示,通过折叠衣服、整理裤子、摆放鞋帽等内容,让幼儿在不同的整理区域当中掌握家务劳动,而且沉浸于角色扮演当中感受到整理衣物的乐趣。
2.2 因地制宜,优化劳动教育
五育并行之下将区域活动和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幼儿教师可以落实因地制宜的理念,让幼儿获得练习和实践的机会。从实际生活入手,幼儿拥有充足的经验知识,也更好的在活动之中掌握劳动技能。比如,创设“清洗果蔬”区域活动,幼儿教师就可以通过食堂这一阵地为区域活动落实带来场所,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而且也让幼儿接触熟悉的事物,更好的完善劳动养成教育。幼儿教师与孩子之间共同探讨所喜爱的食物,然后介绍美食的制作程序,幼儿在这一环节之下自然地会形成较强的劳动欲望。之后,教师则配合食堂工作人员展示清洗果蔬,让孩子了解“果蔬的食用是需要彻底清洗”这也让幼儿拥有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孩子积极的尝试果蔬清洗这项活动,教师针对表现良好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在用餐环节之中能够将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等理念渗透。这样,在因地制宜的视角下将区域活动和劳动教育有效整合,孩子在区域活动之中也积极的动手感受到劳动的韵味。
2.3 科学指导,激发劳动热情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教师就需要通过科学的指导,让劳动养成教育有效落实。以五育并行为视角将区域活动和劳动教育有效融合,这可以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2]。区域游戏活动落实当中,教师必须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孩子在区域游戏之中接受劳动教育,那么也会随之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比如,幼儿教师为孩子创设“清洁卫生”区域活动,把区域活动分为环境卫生清洁和自我卫生清洁两个视角。结合不同的劳动游戏,让孩子参与劳动的热情大大增强。比如,通过“我是清洁小能手”游戏的开展,孩子在游戏竞争当中清洁自己的小桌板,规定时间内看哪一个小朋友将杂物摆放整齐、清理干净。借助孩子好胜的心理,促使孩子积极参与劳动,形成浓厚的热情。之后,给予孩子积极劳动行为鼓励和支持,并引导孩子帮助其他伙伴完成劳动任务,这让孩子在体验助人为乐之下也会在树立劳动认识当中帮助他人解决问题。除此之外,通过“我最干净”游戏开展,孩子清洁自己的手部和面部卫生。区域活动之中投放不同的清洁用品,这时教师指导孩子如何运用清洁用品进行自我清洁,这可以让孩子按照相应的步骤清洁卫生,关注自我形象,也让孩子在更好的区域游戏活动感受之下形成浓烈的劳动热情。
2.4 家园共育,培养劳动习惯
家长作为孩子的重要导师,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当中的合力。借助家园共育模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五育并行视角下把区域活动和劳动教育完美的融合,幼儿教师能够把劳动教育不断扩充,展现出不同的区域主题活动。在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区域活动之下,亲子交流得以增进。比如,结合“垃圾分类”区域活动开展,幼儿教师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这项任务,通过垃圾的分类、整理以及投放,让孩子拥有家庭劳动任务。在布置这项任务之后家长帮助孩子共同完成,并通过家园共育合力的优势形成全新的劳动育人格局。幼儿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展示,让孩子关注图卡,家长帮助之下按照不同的垃圾类型进行摆放,这让亲子之间交流拥有关键点,也实现了幼儿垃圾分类意识的养成,对于后续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形成了良好的推动。除此之外,幼儿教师为家长布置“家庭垃圾分类”任务,家长与幼儿之间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做好防护之后结合家庭垃圾有效分类。家长可以通过拍视频、照片的形式记录幼儿的劳动精彩瞬间。最后,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让家长与幼儿园教师沟通,结合幼儿积极行为重点表扬,通过家园共育视角有序推进,让幼儿区域活动和劳动教育更好的融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3]。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幼儿教师在重视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为推行五育并行做好准备。区域活动可以成就劳动教育,将两者深度的融合保证幼儿在参与劳动活动的时候发现劳动之美,懂得欣赏和感受劳动的魅力。劳动帮助孩子成长,幼儿教师转变教学视角,充分的开创区域活动崭新模式,让孩子在真实的活动之中领略劳动的韵味,可以在体验劳动成功乐趣之下也学会生活。总之,区域活动要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不断的实施五育并行使得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之中拥有更加十足的力量,保证幼儿在树立较强的劳动素养之下进一步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崔宁.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连云港市3所幼儿园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06):6-10.
[2] 张婷.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对成都市两所幼儿园的问卷调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5):8-11.
[3] 王梓璇.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