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作者

唐黎黎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 重庆 402160

摘要:随着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开展体育课程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学校课程安排需要调整的重点。而如何利用体育课活动来培养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则成了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能够强壮学生的体魄,能够坚定学生的毅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从而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开始进行论述;在对意义进行详细阐述后,分析了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最后针对所阐述的问题,提出了三个解决策略,希望能为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能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国民的身体综合素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一个人要想在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其首要条件就必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那么针对高中学生来说,如果想取得好的成绩,也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强壮学生的体魄,坚定学生的毅力,以此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好的发展。

1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在现阶段的高中教学中,教师的作业任务量大、高考倒计时带给学生的压迫感等,都间接导致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程。他们认为体育课程会浪费他们的学习和休息时间,甚至在课间休息时,也很少有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活动,这种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情况,违背了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因此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加强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适当的劳逸结合还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习成绩。在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相互竞争相互合作,既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又能在锻炼中增强学生的体魄,坚定学生的意志。而且体育中的竞赛精神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发挥积极作用,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品质。

2 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面临的现状

2.1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不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在教学方面一直重视对学生文化课的培养,再加上体育成绩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并不大,因此体育课程一直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学生利用各种借口来逃避体育课程也被教师默许。再加上主课教师总会用各种理由“借用”体育课程,导致一部分体育教师也不在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看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态度上都比较敷衍,也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使得学生越来越不期待体育课程。

2.2 部分教师的整体职业技能较低

在大多数人眼中,文化课教师必须是通过教师考核才能上任的,但体育教师则只需要具备一些基础的体育动作,就能够符合高中体育的教学活动。这种想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对体育教师来说,也是要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的。但目前一部分体育教育,由于体育课程不被重视,导致对自身的职业素养也有所放松,甚至在一些农村学校,干脆由其他任课教师来兼职体育课程,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

2.3 教学模式较单一

由于体育成绩与高中毕业证书的取得挂钩,因此目前很多学校在安排体育课程时,都直接与国家的体侧相结合,其教学内容以训练为主,800米、50米、跳远等体能训练,让体育课程枯燥、无趣。而且体育课程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缓解学习带来的压迫感,而是以训练为主的体育课程,却给学生增添了课业压力,因此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3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3.1 优化体育教学的方法

目前高中体育采取的多为“放养式”教学,在保证学生自身安全的同时学生可以自由利用体育课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加速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体育课程上,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者比赛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与别的班级进行班级对抗赛,在比赛中提高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还能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到体育课程中。

3.2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想提升学生的体育和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和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教师应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调整教学目标,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侧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然后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还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模式,以应对突发情况。最后还应时刻进行教学评价反思,通过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两个阶段来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3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随着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高考压力的逐渐增加,体育课程也在逐渐减少,甚至在一些学校的高三阶段干脆取消体育课程。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快速的养成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面配合。在学校要树立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无论学生的学习任务多重,都要留出体育课程的时间,让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锻炼和放松。在家庭上,家长可以主动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例如晨练或者晚练;也可以在学生休息时领着学生去观看一些体育竞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但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自身条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体育课程的存在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伟平.学科核心素养下打造“学习共同体”课堂[J].新体育,2022(18):94-96.

[2] 李晓芸.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学习目标描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09):68-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