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导向下的高中数学复习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宁华东

湖北省随州市实验高中 湖北 随州 441300

摘要:复习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板块,有的校园会将整个高三一年都作为复习阶段。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旧知识,并在旧知识之上发掘蕴含的新内容,更有利于强化高中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在高中数学复习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复习教学的优势,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中数学;复习

前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核心任务并不仅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实现灵活应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向开展教学,要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重组和融会贯通,深化知识内容。挖掘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并将其系统地整理归纳,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

1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解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为“基础训练—典例探究—变式教学—归纳总结—拓展升华—强化训练”[1]。简而言之,问题导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导学为目的,以变式为手段,以整体高效为目标所打造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复习阶段,应用问题导学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复习内容向学生提出若干个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而学生也要在头脑中收集与之相关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内容,重温知识体系,唤醒记忆。

其次,在复习阶段,学生所要面对的习题量会骤增,教师每天讲题的时间也会很多。师生可以结合典型的例题进行探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机会,锤炼高中生的解题能力。

再者,复习的过程也是总结与归纳的过程,将典型的例题改变形式,从中提炼出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打造出一个抽象概括、揭示规律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教学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2 问题导向高中数学复习的教学实践

2.1 灵活设计问题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对课堂上例题的筛选持有这样的指导性意见:“如果教师把分配给他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操练一些常规的运算,就会扼杀学生的兴趣,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2]。”简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利用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起到鼓励性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教师要灵活地设计问题,保证问题的方向性、典型性、基础性、层次性、发散性、探究性和思想性。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而是要在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有,探索意味着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找出解题答案。教师要认识到复习并不是将所学过的知识再一遍一遍地重复,而是立足于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以问题为媒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例如:在复习“不等式”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设不等式的解集为M,如果M∈[1,4],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这一问题体现了不等式与函数、方程的联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2 活跃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去感受不同知识点的应用情境。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内涵。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不难发现,学生经过自己探索和思考后所得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远比教师口头传授的效果好得多。因此,在问题导向下的高中数学复习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上的位置,要起到引导性作用,积极与学生交流与合作,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在思维权限上,不“大包大揽”,在思维过程中不“越俎代庖”,真正将课堂打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空间与平台[3]。

在学习“空间几何”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将本部分的知识所涉及的知识点全都体现在思维导图之上,包括“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及性质”“空间几何体的空间直观图绘制”“几何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然后让学生自主提问,将学生分为两大组,A组的学生结合思维导图提出问题,由B组的学生回答,通过AB组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教师要观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若问题内容不当,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复习质量。

2.3 实现变式教学

细细研究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其存在一定的可变性,也就是说不少知识点都可以转变形式,变成另外一个相似的知识点。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实现变式教学,利用问题链的方式,整合教辅材料。同时,教师也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借助学习资料改变问题,使问题呈现出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的状态。要将知识的层次性呈现在学生面前,保证每个知识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都能被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数学本身就是具有较强探究性的学科,在教学时,恰当的师生互动能够保证教学效率,而恰当的变式教学,则可提升教学质量。变式教学能够从根本上化解传统重复操作的弊端,更能凸显数学知识的多变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复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时,可将“等和数列”“绝对差数列”等变式问题呈现在课堂之上。例题:已知数列是等和数列,且,公和为5,那么的值为多少?写出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这个问题就是考察等和数列的定义。在教学时。教师利用这种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列相关知识的认知,保证整个学习过程是轻松且高效的。

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高中数学复习课堂上,教师要立足于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媒介,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要设计灵活的问题,并以恰当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在面对变式知识时,要提出变式问题,深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促进高中生数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杰.问题导向  自我建构  渗透素养——以“函数复习课”为例[J].高中数学教与学,2020(24):38-39+37.

[2] 孙丙虎,葛勇.高中数学中“智慧课堂,问题解决”复习课教学模式探究[J].读写算,2020(34):111-112.

[3] 曾庆文.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数学概念复习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