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

作者

吕保珍

河北省安国市大五女学区郑村小学 河北 安国 0712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的选择。主题式阅读可以将零散的内容进行系统性整合,构建起一系列的内在联系之后生成中心主题,有益于学生对主题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如果教师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阅读的质量。本文将详细阐述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展开,以主题为桥梁连接教材内容和课外丰富的阅读资源,统筹相关意义的知识点,让学生学会知识整合能力并建立与各种主题相关的资源库。此外,主题式阅读教学是基于教材基础之上的,教师需要经过精选教材内容,或者对课外阅读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处理,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教师在处理内容时要注意主题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消化知识能力和个人成长需要,这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综合素养,还能够便于学生在主题阅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与作者同频共振。

1 小学主题式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主题式语文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突出重点内容,对于教材来说,以单元为单位,把不同的文章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归纳、整合来设置主题,学生能够系统性地了解每个单元所讲知识并进行分析、梳理。对于拓展性的课外阅读来说,在大量无主题分类的阅读文章中,学生虽说阅读量大但是忘性也大,且对文章内含的理解也只是停留于表面,文章的教育意义没有发挥充分,不能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然而主题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在同一种主题下阅读多篇文章,方便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2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2.1 挖掘内容,确定主题

在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的选择与确定是进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将零散的教学内容通过内在联系相连接构建中心主题,确定教学方向,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形成知识框架和情感结构。因此,教师需要明确阅读教学主题,根据小学生从主观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阶段性的认知特点来挖掘主题内容。第一,教师可以挖掘语文教材,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编写者的目的并且具有逻辑性,其是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信息来源,教师在提炼主题时,需要尊重教材知识,教材中展现了丰富多彩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主题,也要考虑文章之间可以相连接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仔细揣摩作者的真实情感和人生思考。例如,在阅读到《慈母情深》这一篇文章时,提炼出主题-“母爱”;在《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中,可以明确主题“亲人”;而根据两篇文章的情感流露又能提炼出“亲情”这一主题。第二,从生活中发现主题,生活是创作者的灵感源泉,其创作的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主题式阅读教学选择的主题也应该贴近生活,并且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和现实意义,促使正处于形成价值观和认识观的初始阶段期的小学生产生自我批评和反思的观念。例如,从生活中发现公路的建设拐过了几棵大榕树,既保护了植被又完成了筑路计划,教师可以从中提炼“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保护环境、珍惜一草一木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从课外读物中挖掘资源,获取主题相关的素材,这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还为写作提供了素材。

2.2 积极探讨,体会主题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的探讨是实施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应在进行阅读之前向学生设置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带着好奇心探索主题内容,学生在阅读完之后向教师表达各自的观点,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共同探讨主旨以及自身的感受。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激励评价,赞同学生的观点并给予表扬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为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使得学生阅读的激情日益增长。对于学生之间的探讨来说,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分享感悟,例如,《再见了,亲人》这种以“亲情”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结合现实生活、身边的实情实事,全面地多方位地对亲情进行理解。

2.3 引入实践,深化主题

实践活动是对主题的最好升华,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自然,在实践中深化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形成不同于在阅读时体会到的作者的情感。例如,教师讲解完《长城》《颐和园》《桂林山水》等描写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文章后,围绕“人文景观,自然风观”的主题,选取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并带领学生一起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景点和景点的历史意义并同讲解过的文章相联系,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游玩感受,加深学生对主题的感悟,升华主题。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创作一篇游记,能够使得学生的读、观、写、思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创作才能的同时增强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爱国情操。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举办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实践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和表达自己的机会,演讲稿的撰写、修改、润色是对主题内容的深化,而辩论的过程是思维不断碰撞的过程,并且辩论赛中学生的正反观点并无对错之分,站在不同立场、角度自然有不同的见解,这是一种开阔学生对主题内容的认知的方法,对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同一主题产生不同的、独特的看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被充分挖掘,教师通过精选内容提炼主题,再让学生进行有益的、积极的探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明确的主题框架来促使高效阅读,还能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激情,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应带领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丰富课堂阅读形式、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培养其高雅的情操。

参考文献:

[1] 崔军久.小学语文课堂中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格言(校园版),2022,(18).

[2] 张振毕.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智力,2022,(05).

[3] 蔡培基.小学语文教学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应用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2).

[4] 陈海.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