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消灭“两级”没商量

作者

娄蓉

合肥第二十九中学 安徽 合肥 230051

从06年参加工作,我就发现我们的孩子学习有个现象,就是他们当中许多人是越学越差,到九年级每次分析会时,很多老师都说我们的两级分化严重,下表是我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中各抽取50名学生做了名为“你对数学有兴趣吗”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其中系列1表示有兴趣,系列2表示没兴趣。

我们惊讶的发现,孩子的学习的兴趣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递减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差,变成两级分化严重,变成我们大家眼中的学困生呢?

1 成因的分析

1.1 自身对学习缺乏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他远胜过责任感”。如果一个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一定不会有好的成绩。

1.2 教材难度的增加

现在沪科版教材是以活动为中心,对纯知识技能难度要求可能有所降低,但对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有较大提高,导致学生(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新教材的难度增加。很明显的例子是只要是计算题我们的孩子得分率就高,要是与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做。

1.3 教师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要了解到学困生掌握了,可以推测整个班级的学生也都掌握了,那就是“就低不就高”。现在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殊不知很多后进生在其中充当了陪聊,陪笑的作用,大部分都是优等生回答了,这就是“就高不就低”。这两种都是极端化的教学行为,就有可能造成扩大两极分化的现象。

1.4 家长的不关心、不重视

我们学校的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有的甚至置之不理,他们认为教孩子学习那是老师的事情,还有部分家长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我们知道初中生正是转折的关键时期,需要家庭及时的引导。家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如果我们的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给与帮助和疏导,相信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两级分化的现象发生。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怎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改变这一现象,让这些暂时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们及时赶上呢?

2 解决的对策

2.1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重心放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牢固记忆并深刻理解基础知识,通过反复强化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本学科知识的完整结构,最终达到整体把握。

①坚持“小步走”。内容一定要细化,一课时可以分为两个课时三个课时,一个例子可以支解为两到三个例子去解决,层层推进,当大多数学生明白了第一个问题后,再进行第二个问题,不吃“夹生饭”。如:在学习去括号、添括号时,可以采取去括号、添括号,分开上以免混淆。

②坚持 “一天三练,三天一巩固,一周再反馈” 的原则。例如:学习有理数加减时,我们每天上课布置当天所学新课5道加法题,并通过上黑板板演,小组竞赛,互改等多种形式评讲,中午继续布置5题并评讲,晚上回家再做5题,三天后已经学习减法,布置作业时要既布置加法又要布置减法,以加强对加法的巩固,一周后要进行一次小测试,题目侧重基础题,就做书上的加减法计算,自己出20题,要求学生一节课完成。这样就避免出现“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③坚持“及时反馈”。 在批改作业中,或平时测试中,或在上课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上午发现问题,下午就去解决,如:我们平时批改作业只用一套本子,上午改完后把作业分成三个档次:全对的,错不多的,错许多的。错不多的可以让孩子自己订正,但是错许多的一定要一个一个帮学生找原因,让学生一个一个订正过关才行。否则学生带着疑问回去,在做作业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越来越来迷惑,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变成学困生。如果学生有了疑问而及时得到解决,学生就会对学习不会感到太困难,就不会对学习丧失信心,就不会两级分化。

2.2 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讲解过程中,尽量少用专业性的数学语言,把复杂的知识分解开来,让它容易理解。在举例时多用一些简单的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学习。

2.3 调整教学模式

①小组合作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当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时可以依靠团结的力量,发挥众人的智慧,更容易被理解。小组内要安排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要把好、中、差三个档次的学生分在一起,小组内部每一个人都要参与,不会出现假参与,假讨论的现象。

最后根据孩子们的表现给与赋分制,就像中国电信一样进行积分兑换奖励,每个孩子为了积分每节课都要努力的参与活动,用这种广泛参与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两级分化。

②让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初中生来说,只有做过了才能理解。我们学校的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力较差,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我们应该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能够在“做中学”。

2.5自主出卷

由于我校学生底子薄,市场上的试卷多数都不适合我校的学生用,因为一次次考试等于后进生来说就是一次次打击,只能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放弃的念头。因此,我们年级组坚持自主出试卷,每周集体备课的时候,制定方案,包干到人。每位老师都要出一张试卷,内容强调基础,从书上基础训练出发,每张试卷要少而精,一节课就能做完,让这些学困生也能考到分数。

在去年的中考中,我们的许多的孩子都有了进步,可以看出这些小小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两级分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让更多的孩子们喜欢上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