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常态下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渗透
李艳华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出发点。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重要的影响。当代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利用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英语;文化教育
高职作为培养社会接班人的主阵地,既要高度重视英语语言文化教育,也要在英语教学中主动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理解文化内涵,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实践的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要特别重视如何运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能够获得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1 新常态下文化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基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明确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态势已然成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元化教学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逐步发展的进程中要不断调整策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落实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以国家意识和社会人才结构为基础,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文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共同体意识,以人民为中心,承担历史发展的责任与使命。英语学科是高职院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英语教学的作用已然成为打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学生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同时还要明确这种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加强跨文化的交流与输出。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和交际水平,这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实现无障碍的英语交流。在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情况下,国际格局和世界形势同样面临着巨变和挑战。基于此,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水平,才能够真正落实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高职英语教育中所传递的西方文化因素,影响着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英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与发展战略渗透在教学中,避免学生过于功利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够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跨文化交流中可以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职责,讲好中国故事。
综合来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英语教学中适当的渗透文化内容,开展文化教育有突出的意义。首先,渗透优秀文化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都是以学习语言为目的,没有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增设文化教育板块,做好中西文化的对比。在对比学习中,学生不仅积极性强,而且课堂氛围较好。长此以往,还能持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在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的差异。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掌握跨文化的知识和能力,还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其次,强化文化理解才能够真正讲好中国故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于不同文化之间交流时所产生的问题而言的,学习主体需要在特定的文化理解下去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文化上的冲突。面对这种冲突,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在不同文化间找到共同点,以便能够达成跨文化之间的交流[1]。对不同文化的正确认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水平的关键。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要呈现更加开放、和谐、创新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激活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有更强的辨别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开展文化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再者,做好文化教育也是为了满足人才就业的需要。英语是一种通用性的语言,掌握英语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高职学生既要掌握这门语言技能,同时还要利用这份能力开创更好的职业平台。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基于此,强化文化教学能将英语知识拓展开来,语言教学所隐含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内容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有意识的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水平,让文化教育成为促进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2 高职英语文化教育渗透的难点
2.1 教学理念不清
做好文化教学,关键在于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于教师的认知不清,在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分析上极易出现把控不当的情况。文化教学要渗透在基础的学科教育内容中,如何让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难点[2]。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考虑课程教学标准的具体要求,在课程实践中落实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要明确哪些文化类型适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渗透,哪些文化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这些内容的细化理解,是取得教学进步的开始。如果教师无法把控文化教学育人的具体流程和方针,就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反思自己的理论认知水平,加强学习。学校同样需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避免实践中出现不当行为。
2.2 教学方式不当
文化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在激活学生认知的基础上用创新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文化的内涵。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一个很好的触发点。如果教师能够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内容、环节或是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就能落实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实践中,教师过多考虑的是如何将英语知识讲清楚,没有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这也是阻碍文化教育渗透的因素之一。在实践中,教师之所以会关注英语教学的本体知识,忽视文化内容,是因为教师无法合理的利用新形势和新方法做到文化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3]。教师在课堂上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而语言情境的设计必然离不开文化因素。如果教师关注到了活动的本质,明确该如何利用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那么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该如何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文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受益终身。
2.3 缺乏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如果没有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构建评价机制时,就会存在短板。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方案仍旧延续传统的做法,依托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察,做出课程反思。这种评价机制已然过时。如果想要让文化教育成为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就必须要将文化教育成果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具体的做法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同一教研组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认知整合在一起,系统的规划具体方案,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和完善的评价体系,确保文化教学的有效开展[4]。
3 做好高职英语文化教育的关键
3.1 强化理论认知
强化理论认知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实现自我成长。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上。作为教师要考虑到课程教学的设计情况,又要分析该如何将教育内容落实在各个环节。因此,教师所要关注的内容涉及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强的影响。教师要想真正做好文化教育,就必须要在了解英语学科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该如何设计文化教育的具体形式。教师必须要强化自身的理论认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知识,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对综合实训练习中的阅读教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阅读篇目的中心思想,完成课文的练习任务。同时,还要通过对阅读的练习掌握新的社会发展趋势[5]。比如有一篇阅读讲的是“most people want to work,but it has become more difficult in today’s world to find jobs to everybody。”文本中详细的分析了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新时期的就业情况。阐述了导致人们找工作难的具体因素。结合这一阅读内容,教师就要强化自己的文化教育敏感性。找工作是学生需要经历的必然阶段,那么找工作背后所蕴含的社会逻辑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为此,教师就可以将中西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展示和分析,让学生明确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了解中国取得了哪些经济成就,并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此理解上,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新时期中国政策的理论内涵,提高自身对职业选择的认识。
3.2 做好教学创新
做好教学创新也是优化文化渗透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课程教学的关键内容,同时还要明确如何将这些内容呈现给学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方式已然成为教师深入发掘的新方向[6]。那么,教师就要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比如,在进行写作教学内容时,高职英语教材上常以公文写作为主要的练习形式,比如写一份简历表。在这种训练中,学生只是单纯的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利用语言表达形式去完成写作任务。这种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基础,无法促进其文化意识的提升[7]。所以,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表达形式,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写作实践。在自我介绍中可以增加对文化以及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通过这种练习,学生能掌握更多的专业术语,并且了解中国文化的交流价值。尤其是在设定学习主题时,教师可以强化中西文化的对比,让学生在虚拟的应聘交流中,主动介绍和分享中国的文化。只有通过这种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讲好中国故事。
3.3 构建评价机制
构建评价体系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多种评价模式都应结合在一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自测的环节,在这一环节里,学生可以清晰的知道本节课要完成哪些具体的目标,然后学生会给自己做出excellent、medium、pass、fail不同等级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及时的进行反思,查漏补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将文化教学内容的考核融合在已有的评价体系之中[8]。比如,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之后用简单的评测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并对文化内容进行展示和分析。有了这样的尝试,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交际文化中的差异。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作为新时期的青年,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对这些文化内容的地道表达也需要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评价和引导工作。这种评价既体现在课后,也体现在课程进行之中。教师要变换评价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文化知识能够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主动学习中国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以主人翁的身份传播中国文化[9]。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得到不断推行的情况下,高职英语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作为培养和输出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高职学校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落实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让人才能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文化渗透,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克服文化差异,具备更强的交际和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海云. 中西茶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福建茶叶,2022,44(10):155-157.
[2] 杨少双. 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应对策略[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52-54.
[3] 连恬恬. 探讨"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英语广场(下旬刊),2022(4):72-74.
[4] 邹敏铭.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探究[J]. 英语广场,2022(6):80-83.
[5] 冯莹莹. 试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选择和融入[J]. 现代职业教育,2022(26):157-159.
[6] 朱薇. 高职英语教学中国家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J]. 才智,2022(32):47-50.
[7] 姜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2(22):65-67.
[8] 周圆. 新职教背景下英语阅读课“微课”文化教育应用模式构建[J]. 空中美语,2022(3):551-553.
[9] 胡媛媛. 文化自信融入高职英语课程发展现状 [J]. 辅导员,2022(12):22-24.
作者信息:李艳华,女(1972.10—),汉族,籍贯 湖南邵阳,学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