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材料与工艺的创新
张慧敏
身份证号码:340202199611181027
引言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居住需求升级及数字技术普及,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传统装修模式中,材料污染、施工低效、功能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当代人对健康空间、智能体验及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材料与工艺的创新成为破局关键。
、新形势对装饰装修工程的要求
1.1 绿色环保要求
绿色环保已成为装饰装修工程的核心准则,贯穿材料选择至施工全流程。材料层面需摒弃高污染、高能耗品类,优先选用天然可再生或回收利用的原料,如以竹木、秸秆等植物纤维为基材的装饰板材,或通过技术处理实现二次利用的再生装饰石材。施工过程需践行低碳施工理念,减少现场裁切、打磨等产生粉尘与噪音的工序,采用干法施工等清洁工艺,并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避免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1.2 功能智能化要求
智能化浪潮推动装饰装修从静态装饰向动态交互升级。材料需突破单一装饰属性,融入传感、调节等功能,例如能感知室内湿度并自动调节透气性的墙面材料,或可净化空气的功能性涂料。施工工艺需适配智能系统的安装与运行,预留智能设备的管线接口与安装空间,确保智能灯具、温控系统等设备能精准嵌入装饰结构。装饰表层需与智能交互需求兼容,如墙面材料需适配触摸控制功能,地面材料需满足传感设备的信号传输要求,通过材料与智能系统的无缝衔接,实现空间的自动化调节与便捷操控。
1.3 效率与品质要求
快节奏生活与市场竞争倒逼装饰装修工程提升效率与精度。施工周期需通过工艺革新压缩,减少现场湿作业依赖,通过预制构件快速组装缩短工期。施工精度需通过标准化工艺提升,如控制墙面平整度、接缝严密性等关键指标,避免传统手工操作的误差。工程品质需兼顾短期呈现与长期稳定,装饰面层需具备抗磨损、抗老化等特性,隐蔽工程的防水、防火等防护措施需更为可靠,确保空间在长期使用中减少维修返工。
1.4 个性化与美学要求
消费升级使装饰装修从标准化复制转向个性化表达。材料需提供更丰富的视觉与触觉选择,在色彩、纹理、质感上突破传统局限,如仿自然肌理的艺术涂料、可定制图案的陶瓷板材等,满足不同风格的美学需求。装饰效果需与空间功能相协调,商业空间需通过个性化装饰强化品牌辨识度,居住空间需通过材质搭配营造专属生活氛围,实现功能与美学的个性化融合。
二、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材料创新
2.1 绿色环保材料创新
绿色环保材料的创新核心在于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生态。传统装饰材料中常见的甲醛释放、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正被新一代材料彻底颠覆。以植物基材料为例,通过提取竹纤维、秸秆等天然生物质,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板材不仅保留了木材的自然纹理,更从源头避免了化学黏合剂的使用。例如,竹纤维板材甲醛释放量 ≤0.03mg/m3 ,是当下甲醛含量最低的环保材料之一。墙面装饰领域则兴起了矿物基涂料的创新应用。以火山灰、硅藻土等天然矿物质为基材的涂料,凭借多孔结构实现主动吸附甲醛、调节湿度的功能。
2.2 智能功能材料创新
智能功能材料的突破在于让装饰表面成为交互界面。在室内空间,温感变色材料正重新定义墙面的功能属性。这类材料能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呈现不同色调,既可以直观反映室温变化,又能通过色彩转换营造动态空间氛围。对于户外幕墙而言,自清洁涂层的创新解决了高层外墙面维护难题,通过模拟荷叶效应设计的微纳米结构,让雨水在接触面形成完整水膜,更具前瞻性的创新体现在能源交互材料的应用上。透明光伏玻璃将发电功能融入幕墙设计,在保证采光的同时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光致储能地板则能吸收自然光并储存能量,在夜间自动释放柔和照明,既满足基础照明需求,又减少对电网的依赖。
2.3 高性能基础材料创新
高性能基础材料创新的研究重点在于功能的提升。户外装饰材料的重点在抗老化改性,高性能铝合金型材采用表面的微弧氧化技术使其表面产生一层结实的陶瓷膜,除了能抵抗沿海高盐雾地区防腐蚀及承受温差大之热胀冷缩效果外,幕墙栏杆类户外装饰品寿命大为延长。
三、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工艺创新
3.1 模块化与装配式工艺
标准化与装配化工艺。模块化的预制和现场装配是避免湿作业污染的手段,集成式外墙模块化的预制饰面墙板、现场装配固定将饰面、保温、隔音等功能统一制作成标准单元,工厂完成裁割、打磨、表面处理,现场只要通过卡扣结构组装就位即可,粉尘污染少,而且施工缩短了时间。装配式地面工艺可以利用精确的模块化预制的地台,现场快速拼装,模块下有调平装置可以克服基层误差,不用找平水泥砂浆,材料不用浪费,而且也可以随时拆除更换。
3.2 数字化与智能化施工工艺
智能化让施工由“靠经验”变为“用数据”。扫描仪在短时间内获取真实、准确的空间尺寸,生成的数字模型对接加工,消除构件的尺寸误差;BIM 技术让施工过程全打通,在管道碰撞检查、工序模拟中让现场的问题提前找到并得以解决。智能化装备让施工更加精准。
3.3 绿色施工工艺
低碳环保施工工艺以环保低碳为理念,降低施工给环境的影响。干法施工体系代替湿法作业,采用机械固定、榫卯连接等工艺,减少了水泥砂浆的使用,减小了建筑垃圾的产生。粉尘回收及噪声控制技术是现场的必要配置,低频振动工具有限的降低了施工噪音,限制在了 50db 以内。废弃物资源化工艺也是工艺推广范畴,现场裁切石材产生出来的石材边角料通过拼接工艺重新利用成为墙面艺术拼花。
3.4 定制化施工工艺
个性化定制结合柔性生产的工艺定制。曲面造型的柔性生产技术,比如参数化切割技术,可以根据效果图剪切出异型构件,再搭配柔性安装工艺制作出来的曲面光滑过渡。复古风装饰的肌理复刻工艺,通过数字扫描将传统纹样再现出来,再用机械来帮助快速批量生产,达到具有手工的感觉且保持纹样的统一,这样的手工+数字技术让定制个性化并不是单一的只针对小量生产,做到了个性化和效率兼顾。
结语
材料与工艺的创新为装饰装修工程注入新动能,绿色与智能技术协同突破传统局限,重塑空间价值逻辑。然而,创新仍面临成本控制、技术标准化等瓶颈。未来,生物仿生材料、AI 工艺优化将推动行业向高效化与可持续化进阶。需通过政策激励、产学研协作降低创新成本,建立跨企业技术联盟以加速标准落地,最终实现人居环境的质量跃升。
参考文献
[1] 巩雅琪. 新形势下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材料与工艺的创新[J]. 建材与装饰,2019,(09):44-45.
[2]赖蓝鑫,谢莉.新形势下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材料与工艺的创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