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

作者

张启芳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镇中路 99-197 号 身份证号码:32102319800608102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电力需求攀升,传统电网在供电可靠性等方面难以满足需求。智能电网以信息技术等为支撑,具智能化、互动化等特点,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至关重要,可实现电力系统监测、控制与优化,提升电网效率与供电稳定性,故深入研究其应用,对推动智能电网发展意义重大。

1. 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需求

智能电网建设旨在构建一个能够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现代化电力系统。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支持。智能电网需要对海量的电力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和精确控制,这就要求自动化技术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电网运行环境和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智能电网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和自适应调整的能力,自动化技术能够根据电网实际运行情况自动优化控制策略,确保电网稳定运行;此外,智能电网强调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互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电力供需的智能匹配,提高用户用电体验和电网运行效率。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2.1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的应用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着基础且关键的作用。SCADA 系统通过分布在电网各个节点的传感器、智能电表等设备,实时采集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电力参数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将这些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 SCADA 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电压骤降、电流过载等,系统能够迅速发出警报,并通过自动化控制设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投切电容器组等,以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例如,在城市电网中,SCADA 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各变电站、配电线路的运行参数,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隐患,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是保障智能电网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核心技术。它整合电力系统实时运行、气象、负荷预测等多源信息,借助先进算法与模型,在线分析评估电网运行状态,助力调度人员制定合理计划与策略,优化电力资源分配。

在电力负荷高峰时,该技术依据负荷预测数据,协调发电与输电资源,调整机组出力和线路潮流,防止电网过载、停电;面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它实时监测新能源出力波动,协调常规与新能源电源,稳定电网频率和电压。同时,其具备事故预想与快速处理能力,通过模拟故障场景制定预案,故障发生时能迅速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将停电损失降至最低,为智能电网稳定运行筑牢防线。

2.3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配电网络直接面向用户,其运行效率与供电质量关乎用户用电体验。配电自动化技术通过配电设备智能化改造与通信网络建设,实现配电系统实时监测、控制和故障处理。正常运行时,该系统监测配电线路电压、电流等参数,优化网络运行方式,降低线损,提升供电可靠性。故障发生时,能快速定位故障点,自动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如馈线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线路短路故障时,借智能终端判断故障位置,断开故障线路开关,转移非故障区域负荷,实现快速复电。此外,配电自动化技术还能与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协同控制,增强分布式能源消纳能力,推动能源高效利用。

2.4 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防线。在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装置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通信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和处理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利用先进的保护算法,对故障进行快速诊断和定位。例如,采用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装置可以根据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自动调整保护定值和动作特性,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和选择性;在广域继电保护系统中,各保护装置之间通过高速通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能够从全局角度判断故障,快速切除故障设备,避免故障的扩大和蔓延,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还具备故障录波、数据记录等功能,为故障分析和设备检修提供了重要依据。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将朝着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迈进。自动化系统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能够自动分析电网运行数据,预测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设备故障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性维护;通过智能决策系统,根据电网实时运行状态和用户需求,自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3.2 与物联网深度融合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实现互联互通,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电力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电力设备通过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自动化系统可以对这些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和控制。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实现能源的灵活调度和优化利用;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行为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电服务,实现电力供需的精准匹配。

3.3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将加强对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提高系统的抗攻击能力;另一方面,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规范操作流程,确保电网信息安全。此外,还将开展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探索新的安全防护手段和方法,为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支撑技术,在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调度、配电、继电保护等多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安全面临挑战、人才短缺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将朝着智能化、与物联网深度融合、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的方向发展。未来,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睿泽 , 李佳豪 . 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 [J].电力设备管理 .2024(20):14-16

[2] 华志坚 . 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10):41-44

[3] 蔡乐 .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J]. 电力系统装备 .2024(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