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三新”改革的融合路径与实践创新
党文慧
库车市第四中学 84200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高中物理教学亟需革新。“三新”改革包含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三个维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物理理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责任的新课标培育体系;新教材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进行编写,强调知识逻辑重构与情境生活化的融合,突出 STEM 教育与学科交叉练习;新教法倡导学生中心模式,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教学等,同时融入信息化技术,如虚拟实验室等。本研究结合核心素养理念,聚焦 " 三新 "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通过分析教学目标重构、情境化教学策略及课堂模式创新,运用准实验与多维度评价验证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业成绩的提升效果,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二、“三新”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2.1“三新”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教育部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了包括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在内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所谓“三新”改革。这些变化,既是对原有教育制度的一次大的调整,也是一种主动探索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变革。
2.2“三新”改革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是“三新”改革的核心。它强调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中物理而言,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策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范式转型的必要性
3.1 传统教学范式的局限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知识传递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范式,在高中物理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尽管这种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但其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授课式教学中,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探究、质疑的机会少,不利于开展批判性的思考。根据 OECD 2022 年国际学生评估(PISA)显示,我国高中物理学科高阶思维题得分率仅为 58% ,低于教育水平相当国家的平均水平。其次,传统课堂时间分配严重失衡:国内某教育机构2021 年调查显示,传统课堂中学生主动提问与讨论时间占比不足 15% ,而教师单向讲解时间占比高达 72%。这种模式导致学生难以深入思考问题本质,也限制了独立见解的形成。
3.2 教学范式转型的迫切性
面对传统范式教学的局限性,加快范式教学的转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现代教育理念主张构建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合作。2023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到2025 年, 80% 的高中物理课堂要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范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这种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也促进了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华东师范大学 2022 年跟踪研究表明,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班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 37%,学业成绩标准差降低 22% 。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沟通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信息单向传递的模式,使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与拥护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四、高中物理“三新”改革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一体化路径
4.1 教学目标的重构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学目标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学目标不仅限于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来,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强调对跨学科知识的运用,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的视角看待问题,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被激发出来,通过设置与社会热点有关的话题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教学内容的重组
根据“三新”改革的要求,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应当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意味着需要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重组,以适应新时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首先,要加大实验环节的比重,因为实验既是验证理论的有效手段,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科研的乐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其次,多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有关的案例,对学生认识物理学科的实际价值、激发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为此,可采用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选择不同学习模块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推动个性化学习的开展。
4.3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上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项目制学习 (Project-BasedLearning)、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等。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深度学习的发生。项目制学习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或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问题定义到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又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则把传统的教学环节转移到课外,让课堂教学时间以讨论、练习为主,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另外,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利用虚拟实验室和网上互动平台,拓宽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学习。
4.4 教学评价的优化
在考核制度上,除了传统的笔试外,口述汇报、小组作业等考核工具也要引入更多样化的考核工具。多元化的评估工具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励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展现自我。首先,口头报告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并准确传达所学知识。其次,小组作业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生通过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学习到团队内部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协作以及如何应对。此外,作品展示和项目汇报也是重要的评价手段,它们能够反映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人优势,展现个性化的成果。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和反馈机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也是确保评价公平、客观的需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三新”改革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重构、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评价的优化,实现了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的提高,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程新燕 .“三新”背景下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探究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06):87-89.
[2] 费腾 . 聚焦“三新”背景,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5,(0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