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环保材料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与性能评估
刘娜
河北承德 067000 1308261991****2827
引言:
在全球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传统道路建设模式因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面临转型压力。新型环保材料凭借可再生、低能耗、环境友好等固有优势,正推动道路工程的材料体系与建设理念发生深刻变革。这类材料不仅能够满足道路结构的性能需求,还能在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入探究其在不同路况与气候条件下的实际应用效果,已成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向绿色化、可持续化转型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新型环保材料在道路建设中的发展趋势与技术特征
在绿色低碳理念持续深化的当下,道路建设领域加速推进材料革新,新型环保材料已成为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的核心方向。
1. 绿色低碳发展背景
传统道路建设对天然砂石、沥青、水泥等不可再生资源存在高度依赖,其开采与使用过程伴随高能耗、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大环境下,建筑与交通基础设施被视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绿色低碳理念由此深度融入道路建设政策与标准,政府积极推动环保材料替代传统资源,引导产业链向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与资源循环方向转型。在政策激励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环保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从路基、基层到面层等各结构层均有涉及,同时还延伸至施工能耗管控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节。
2. 环保材料类型多样
目前,应用于道路建设的环保材料种类愈发丰富,主要涵盖再生沥青混合料、工业固废改性材料、生物基胶结材料、高性能矿物掺合料等。再生沥青混合料通过热再生或冷再生技术处理废旧路面材料,有效降低新材料消耗;钢渣、粉煤灰、水渣等工业固废经加工处理后,可替代天然骨料或水泥成分,提升道路结构性能;生物基材料借助天然植物油、淀粉等资源开发新型改性剂,减少对石化产品的依赖,同时增强材料的韧性与抗裂能力;硅灰、矿粉等高性能矿物材料作为掺合剂,能够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与耐久性。
3. 技术性能不断提升
新型环保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广泛应用,需同时满足环境友好与工程性能的双重要求。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复合改性工艺的进步,环保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借助纳米添加剂或纤维增强技术,材料的抗裂、抗压、抗剪性能得以大幅改善;通过精准设计颗粒级配与多相改性技术,其在复杂气候与荷载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显著增强。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使环保材料在施工及运营阶段的状态监测成为现实,为构建全生命周期性能管理体系提供了可能。实验室与现场试验数据显示,经科学配比与优化设计的环保材料,在防水性、耐磨性、抗老化性等方面已达到或超越传统材料水平,具备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二、环保材料在道路结构各层级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道路结构由多层组成,各层性能需求不同,环保材料需根据各层特性合理应用。通过科学选材与工程实践,能够有效提升道路结构整体质量与环保水平。
1. 路基结构材料应用
路基作为道路结构的根基,其强度与稳定性直接关乎工程安全。在路基施工中,粉煤灰、炉渣、水渣等工业固废经无害化处理后,常被用作传统填料或土壤改良剂。其中,粉煤灰凭借优异的抗剪强度和压实性能,在软土路段与湿陷性黄土区域土质改良中效果显著;钢渣、矿渣等工业副产物因承载力高,不仅可增强路基承载能力,还能减少天然砂石开采,降低生态破坏。此外,高性能固废基复合材料已成功应用于重载交通路基建设,展现出良好的耐久性与长期稳定性,兼具经济与环保双重效益。
2. 基层结构材料实践
道路基层是连接路基与面层的关键过渡结构,需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与刚性。在该结构层,环保材料主要应用于再生混合料和水泥稳定固废材料。废旧沥青路面材料(RAP)经破碎、筛分后,与新集料及水泥、石灰等无机胶结材料混合,形成的再生稳定层材料,具有高强度与良好的水稳定性。部分地区还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与掺合料开发水泥稳定基层,既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又缓解了城市固废处理压力。在实际施工中。
3. 面层结构材料创新
面层作为道路最外层结构,直接承受车辆荷载与环境作用,对材料性能要求最为严格。近年来,环保型沥青混合料成为面层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日益成熟,通过添加再生剂恢复废旧材料性能,再生料替代比例可达 40% 以上,且能保持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生物基改性剂和温拌剂的应用,显著改善了面层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能耗及使用寿命。此外,透水沥青、光催化沥青、橡胶沥青等新型环保材料也在城市道路与景观工程中逐步推广,集环保、美观与实用功能于一体。面层环保材料的系统化设计与工程应用,正推动道路建设向绿色高性能方向发展。
三、新型环保材料性能评估方法与综合效果验证
为保障新型环保材料在道路建设中的安全与适用,需从多维度对其性能进行系统评估,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综合使用效果。
1. 力学性能测试
力学性能是衡量环保材料适用性的关键指标。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模量试验等,可评估材料的承载力与结构稳定性;对比再生混合料与传统材料的应力 - 应变曲线,能分析其在长期荷载下的变形与破坏特征;疲劳试验则是评价材料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重载道路和高频交通路段。
2. 耐久性能评估
环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经受水、温度、紫外线等多种环境因素考验。通过冻融循环试验、湿轮磨耗、抗渗试验等,可评估材料的抗风化、抗剥落与防水性能。以生物基改性沥青为例,其抗老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紫外辐射环境下的性能保持能力优于常规材料,适合在高温日照强烈地区的道路工程中应用。
3. 现场应用验证
实验室测试数据需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验证。在众多公路与市政道路工程中,通过设置试验段、开展长期监测、采集路况数据,全面评估环保材料的适应性与稳定性。试验段实践表明,环保材料在结构性能、施工便利性及环境效益等方面均具备推广价值,为其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结语:
新型环保材料在道路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既契合了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也推动了道路工程技术创新。从路基到面层,环保材料在各结构层均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性能优势。经系统的力学与耐久性评估,以及实际工程验证,充分证明其在提升道路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环境影响等方面成效显著。未来,应持续优化材料性能、拓展应用场景,完善性能评估与施工技术体系,推动道路基础设施向绿色可持续方向稳步迈进。
参考文献:
[1] 造纸黑液处理制成新型生物基环保道路材料——生物基沥青混合料改性剂面世 [J]. 中国经贸导刊 ,2016,(27):79.
[2] 罗书伸 , 杨春华 . 新型环保改性沥青在路面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J].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8,14(03):34-36.
[3] 卢莹 . 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与性能评估研究 [C]// 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 . 智能教学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职 业 教 育 创 新 发 展 专 题 ). 宿 州 学 院 ;,2025:174-177.DOI:10.26914/c.cnkihy.2025.009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