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活动的策略研究

作者

仲玉兰

民勤县北关幼儿园

引言:感觉统合能力是幼儿发展关键基础,直接影响认知、社交、学习等多方面能力,传统感统训练往往脱离日常情境,效果受限。将感统训练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不仅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也能保证训练持续性。立足幼儿园实际,探索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活动内容选择、实施路径与保障支持策略,希望能够构建科学有效感统训练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发展,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操作参考。

一、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活动内容选择策略

基于幼儿年龄特征选择适宜内容是关键,不同年龄段幼儿感觉统合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小班幼儿可侧重前庭平衡感与触觉刺激训练,中班幼儿可增加本体感与空间感知训练,大班幼儿则可融入更复杂协调性活动。结合课程主题设计融合内容也十分重要,各领域课程主题均可融入感统元素,语言领域讲述故事时加入模仿动作,认知领域探索活动中增加感官体验,艺术领域表现活动中融入身体协调训练。注重生活化、游戏化内容选择使感统训练更为自然,将训练融入晨间活动、户外游戏、区域活动、生活环节,通过洗手环节强化触觉刺激,整理物品锻炼精细动作,午睡前放松活动促进本体感知。基于幼儿兴趣确定活动内容能增强参与积极性,关注幼儿喜好与需求,选择幼儿感兴趣活动形式,如喜欢音乐幼儿可通过节奏游戏训练听觉统合,喜欢手工幼儿可通过制作活动提升精细动作控制。

某幼儿园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园本课程主题,设计实施多样化感统训练内容。小班动物朋友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森林探险游戏,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爬行、跳跃、奔跑,促进前庭感与本体感发展,提供不同质感动物玩偶供幼儿触摸辨别,增强触觉感知。中班交通工具主题中,设计小司机角色扮演游戏,幼儿模拟驾驶过程,通过转向、刹车、鸣笛等动作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户外活动设置交通规则游戏,幼儿按信号灯指示奔跑、停止,提升视觉感知与动作控制能力。大班宇宙探索主题下,开展太空行走活动,设置多种障碍物模拟失重环境,幼儿需保持平衡完成任务,制作星球模型过程中,通过揉、捏、搓等精细动作增强手部感觉系统整合能力。生活环节中教师将感统训练自然融入常规活动,如晨间盥洗时引导幼儿感受水温变化,增强温度感知,进餐前,通过闻香辨味游戏激活味觉与嗅觉系统,整理玩具时分类归纳锻炼视觉辨别能力,午睡前开展轻柔抚触活动,帮助幼儿感知身体边界,促进深层触觉发展。

二、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活动实施路径策略

教师应当采取渐进式融合策略,从单一感觉系统训练开始,循序渐进发展至多感官统合训练,初期可设计单纯触觉游戏,让幼儿接触不同材质物品,中期引入前庭感与本体感结合活动,后期设计多感官协同活动。嵌入式实施方法使感统训练更为自然,将训练自然嵌入已有常规活动中,晨间锻炼融入平衡协调训练,集体教学活动中穿插感觉刺激游戏,区域活动设置感统材料与任务。建立递进式难度体系能满足不同幼儿需求,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与接受能力,设置阶梯式难度层级让每位幼儿都能获得适宜挑战。个别化指导策略关注幼儿差异,针对感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幼儿,提供针对性辅导与支持,对感统能力弱幼儿,教师应当提供更多引导与帮助,对感统能力强幼儿,则可设置更具挑战性任务。动态评估调整机制保证实施效果,通过观察记录、阶段性评估等方式,及时了解幼儿感统能力发展状况,据此调整实施策略与内容,形成良性循环改进机制。

某幼儿园通过四个学期系统实施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活动计划,体现科学渐进理念。第一阶段专注单一感觉系统训练,晨间活动中引入触觉墙游戏,墙面贴附不同材质物品,幼儿闭眼触摸辨别,逐渐增加材质复杂度,户外活动设置简单平衡路线,从宽平衡木开始,幼儿自主选择难度,教师提供必要保护。第二阶段整合两种感觉系统训练,开展音乐律动活动,幼儿随音乐节奏变化调整动作速度与幅度,训练听觉与运动协调,区角活动中设置穿珠计时游戏,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精细操作,整合视觉与触觉系统。第三阶段发展多感官统合训练,设计感统闯关活动,幼儿需完成攀爬、钻洞、投掷、平衡等连续任务,综合训练多种感觉系统;生活环节中增加蒙眼辨物游戏,通过触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辨别日常物品。第四阶段强化感统能力应用,开展情境化主题活动丛林探险,融入复杂感统任务,幼儿需根据地图指示,克服各种障碍到达目标地点,全面整合各感觉系统。针对个别感统能力薄弱幼儿,教师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提供额外指导支持如增加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次数,延长前庭平衡活动时间,确保每位幼儿都能获得适合其发展水平感统体验。

三、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活动保障支持策略

组织教师参加感统训练专业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建立园本研修机制,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案例分析等形式,提升教师感统教育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进行行动探究,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可推广经验。增设感统训练区域配备触觉板、平衡垫、协调梯等专业器材,并将感统元素融入各活动区,丰富户外活动场地功能,设置攀爬、钻爬、平衡等多样化设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如沙地、草地、石子路等提供不同触觉刺激。

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指导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家长普及感统知识,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简单感统游戏,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沟通幼儿感统发展情况,开展家园协同训练计划,确保幼儿园与家庭训练一致性。联合医疗单位、康复中心等专业单位为感统失调幼儿提供专业指导,邀请专家定期进园指导,提升感统训练科学性,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感统训练实践探究。将感统训练纳入园本课程体系,制定相关工作规范与标准,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肯定教师在感统教育中付出,设立专项经费,保障感统训练所需资源与条件。

结论:感统训练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是提升幼儿全面发展有效途径。通过科学选择训练内容、优化实施路径、完善保障机制,能够构建系统化感统教育模式。基于年龄特征与兴趣需求选择内容,采用渐进式、嵌入式实施方法,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资源优化、家园协同三重保障体系,是感统训练有效融入日常活动关键策略。未来应关注感统训练效果评估,开发更多适合幼儿园情境感统活动,深化家园协同实践探索,为幼儿园感统教育提供更丰富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汲嫘萌 . 情境创设融入幼儿感统训练的应用效果研究 [D]. 广州体育学院 ,2023.

[2] 王亚瑄 . 幼儿园小班感觉统合训练器材使用研究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2.

[3] 陈湘 , 陈阳阳 . 幼儿体育活动对其感统训练的实践研究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28(11):104-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