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绘本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设计

作者

赵琴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215228

引言:绘本以图叙事、以文传情的独特属性,使其成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绘本在语言实践情境创设方面具有三方面优势:其一,具象化场景有助于突破抽象文字符号的认知限制,如《我的壁橱里有个大噩梦》通过真实可感的黑夜场景,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其二,叙事张力为学生提供情感共鸣支点,《落叶跳舞》中富有想象力的画面能有效激发儿童表达欲望;其三,规范化的图文配合暗含语言运用范式,为低学段学生的句式模仿提供支架。这些特质使绘本成为实现" 语言输入-思维加工- 交际输出" 良性循环的理想媒介。

一、绘本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价值

当前教学实践中,绘本资源的应用仍面临现实困境。课堂观察显示,部分教师存在绘本解读浅表化倾向,容易将教学停留于故事复述层面,未能有效对接口语交际目标。人教版教材中虽设有口语交际专题,但部分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与实际生活脱节,如讨论话题过于抽象或角色设定缺乏真实动机,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此外,绘本资源的选择存在适龄性偏差,低年级使用情节复杂的绘本易超出学生认知水平,而高年级使用图画占比过高的绘本又难以满足思维发展需求。

二、绘本情境教学的认知发展理论与交际能力培养框架

绘本情境教学的理论根基源自认知发展理论与交际能力培养的内在关联。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2 岁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的支持。绘本中的可视场景与具象叙事恰好契合这一认知特征,如《我的壁橱里有个大噩梦》中具象化的黑夜场景,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语言表达提供思维锚点。维果茨基的 " 最近发展区" 理论则强调社会互动对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绘本教学通过师生对话、同伴讨论等互动形式,搭建起从现有语言水平向潜在能力发展的支架。

三、 人教版小学语文绘本口语交际教学模式构建

(一) 多维情境创设:图文互动与角色扮演融合策略

图文交融的情境创设应着力打通视觉符号与语言表达的交互通道。在绘本应用过程中,教师可采用 " 三步递进法 " 实现图文资源的教学转化:首先聚焦画面细节引导观察描述,如《落叶跳舞》教学中,让学生指认树叶形态变化并运用" 卷曲的"" 旋转的" 等形容词;继而借助文字留白设计补白对话,针对《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布料逐渐变小的画面,组织 " 布料还能做什么 " 的创意交流;最后通过情节冲突设置思辨话题,例如在《我有友情要出租》故事转折处,引出 " 如何获得真正友谊 " 的讨论。这种设计将语言训练自然融入故事进程,使学生在具象场景中完成从观察到表达的思维进阶。

角色扮演的深度实施需要突破简单的台词复现,转向交际策略的习得。教学实践中可构建 " 入戏 - 出戏 - 评戏 " 的体验循环:入戏阶段通过角色头饰、场景布置增强代入感,如在《小熊请客》教学中设置餐桌道具,帮助学生进入待客情境;出戏阶段引导反思交际行为,让学生对照绘本对话分析 " 哪些礼貌用语让客人感到舒服 " ;评戏阶段引入多元评价标准,重点关注眼神交流、音量控制等非语言要素。这种立体化角色体验使学生不仅习得语言形式,更掌握交际策略的实际运用。

图文互动与角色扮演的有机融合能产生协同效应。在《小老鼠的魔法书》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魔法书插图猜测咒语内容,训练图文转译能力;随后组织 " 魔法师求助 "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通话中运用请求、解释等交际功能;最后回归绘本对比角色语言差异,提炼礼貌用语的使用规律。这种设计将静态画面转化为动态交际场景,使语言训练既保持绘本的故事趣味,又具备真实交际的实践价值。实施过程中需注意角色分配的科学性,通过分组轮换制确保每位学生获得主导表达机会,同时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记录语言运用亮点,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二) 分层任务设计:从绘本观察到创意表达的梯度训练体系

在绘本口语交际教学中,任务设计需遵循语言能力发展规律,构建从基础观察到高阶表达的阶梯式训练体系。教学实践中设定三个递进层次:画面感知层聚焦视觉信息处理,通过《落叶跳舞》等绘本引导学生系统观察画面色彩、角色动态,采用" 五感描述法" 将视觉符号转化为语言素材。例如让学生指认树叶的飘落轨迹,用" 旋转"" 翻滚" 等动词描述动作特征,逐步掌握细节捕捉与精准表达技能。

故事重构层侧重思维逻辑培养,在《三只小猪》教学中设置 " 情节拼图 " 任务:先将绘本画面顺序打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还原故事脉络,在排序过程中自然运用 " 首先 "" 然后 "" 最终 " 等逻辑连接词。教师可延伸设计 " 故事续编 " 活动,如在《我的壁橱里有个大噩梦》结局处,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续说战胜恐惧的方法,既巩固叙事结构理解,又促进生活经验迁移。

创意表达层着力激发创新思维,通过跨媒介转化实现语言能力跃升。在《一园青菜成了精》教学中,先让学生将蔬菜拟人化情节改编为情景剧脚本,再组织 " 蔬菜才艺秀 " 展演活动,要求用夸张语气展现角色特性。针对高年级学生,可设计绘本创作任务:根据教材 " 传统节日 " 主题,指导学生绘制《端午赛龙舟》分镜草图,并用口语解说画面内容,实现从图像解码到语言编码的能力转化。

各层级任务需形成能力培养闭环,在《爷爷一定有办法》教学案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布料尺寸变化(观察层),再组织小组讨论物尽其用的方法(重构层),最后开展 " 旧物改造 " 设计比赛并用短视频记录创意方案(表达层)。这种设计使语言训练既保持绘本的故事连贯性,又实现从模仿表达到创新运用的能力提升。实施过程中需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通过口语档案袋记录学生表现,及时调整任务难度梯度。

结论:

研究证实,绘本情境教学对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显著作用。通过构建 " 绘本情境 - 交际任务 - 语言实践 "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情境虚化、表达动力不足等问题。人教版教材与绘本资源的有机融合,使语言训练既保持教材知识体系的规范性,又赋予真实交际情境的趣味性。实践表明,角色扮演、话题辩论等活动形式对低学段学生的句式模仿和高学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均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卉 . 以《3030 英语》为鉴谈口语教材编纂的基本原则 .2011,222-223

[2] 王佳佳 . 悦读绘本 培养语文能力——《我想把路口照亮》绘本阅读课微思 .2016,41-42

[3] 何水美 . 回归本真 , 品尝原汁原味的魅力——基于本真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2014,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