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学生亲子有效沟通模式构建
王琦俐 葛毅 赵紫华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091
关键字:积极心理学;中学生;亲子沟通;有效沟通模式;心理健康
一、引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亲子沟通对其成长有着深远影响。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够为中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助力其应对学业压力和心理困惑,促进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发展。然而,现实中中学生亲子沟通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沟通不畅、冲突频发等。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力量,关注个体的幸福与发展。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中学生亲子沟通领域,构建有效的亲子沟通模式,对于改善亲子关系、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与亲子沟通的关联
(一)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积极心理学以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美好心灵和幸福生活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探索如何让人们更幸福、更高效、更有意义地生活。其核心概念包括积极情绪、优势与美德、积极人际关系等。积极情绪能够拓展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增强心理韧性;优势与美德是个体在生活中表现出的积极特质,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积极人际关系则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资源,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对亲子沟通的指导意义
积极心理学为亲子沟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在亲子沟通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家长可以更加关注孩子的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孩子培养积极情绪,如通过鼓励、肯定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身价值,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同时,家长能够发现并培养孩子的优势与美德,使孩子在发挥自身优势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此外,积极心理学强调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这有助于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亲子关系,促进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中学生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内容单一
许多家长与中学生沟通时,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方面,过度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排名等,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例如,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往往以“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作业写完了吗”等学习相关话题开场,很少询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趣事、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等,导致亲子沟通缺乏趣味性和情感深度,孩子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二)沟通方式不当
部分家长在亲子沟通中采用命令、指责、批评等方式,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当孩子出现问题或错误时,家长往往直接指责孩子,而不是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解释,这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和委屈,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这种语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亲子关系。
(三)沟通频率不足
随着中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与家长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亲子沟通的频率也随之降低。一些家长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了解不足,无法及时给予孩子关心和指导,孩子也会因为缺乏与家长的沟通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学生亲子有效沟通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培养积极情绪,营造良好沟通氛围
1. 关注孩子的积极情绪体验:家长要留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情绪表现,如孩子在完成一件小事后所展现出的成就感、在参与兴趣活动时的快乐等,并及时给予回应和鼓励。例如,当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手工艺品,家长可以真诚地表达对孩子的赞赏:“你做得太棒了!这个手工艺品真有创意,妈妈 / 爸爸为你骄傲!”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认可,进一步强化积极情绪。
2. 运用积极的语言进行沟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避免使用消极、负面的语言,多采用鼓励、支持的话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说:“妈妈 / 爸爸相信你有能力克服这个困难,加油!”积极的语言能够给予孩子信心和力量,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同时也有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沟通氛围。
(二)发掘孩子优势,增强孩子自信心
1. 观察与发现孩子的优势: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发现孩子的特长和优势领域。例如,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在绘画、音乐、体育等方面表现出色;有些孩子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家长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点,不要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2. 鼓励孩子发挥优势:在发现孩子的优势后,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更多发挥优势的机会和平台。比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孩子,家长可以为其报名绘画兴趣班,鼓励孩子参加绘画比赛;对于具有组织能力的孩子,家长可以支持孩子参与班级或学校的活动组织工作。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孩子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更加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交流。
(三)建立积极关系,促进有效沟通
1. 尊重与理解孩子: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感受和选择,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避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当孩子提出不同意见时,家长要耐心倾听,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立场。例如,在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不同兴趣班的特点和孩子的兴趣所在,尊重孩子的最终选择。
2. 倾听与共情:在亲子沟通中,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在倾听过程中,家长要保持专注,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话,通过点头、眼神交流等方式给予孩子回应。同时,家长要尝试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和被接纳。例如,当孩子向家长倾诉在学校遇到的烦恼时,家长可以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会觉得很不开心。”
共同参与活动,增进亲子感情: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一些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做运动、旅游等。在活动过程中,家长与孩子能够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例如,周末家长和孩子一起去爬山,在爬山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孩子也可以向家长讲述学校里的新鲜事,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五、结论
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构建中学生亲子有效沟通模式,对于改善亲子关系、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积极情绪、发掘孩子优势、建立积极关系等策略,可以营造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进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家长应积极学习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亲子沟通方式,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亲子沟通中的应用,探索更多有效的沟通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中学生和家庭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塞利格曼 . 真实的幸福 [M].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2] 任俊 . 积极心理学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 周宗奎 .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陈 会 昌 . 亲 子 关 系 与 儿 童 青 少 年 发 展 [J]. 心 理 发 展 与 教育 ,2002(04):95 - 101.
[5] 俞国良 , 侯瑞鹤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进展 [J]. 教育研究 ,2006(04):85 -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