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新路径的研究
雷小红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中学 730604
引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数学知识的任务,更应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入尚显不足,教学内容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因此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民族文化结合不紧密
当下初中数学教材里虽说有部分和实际生活有关的内容,但和中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部分却比较少,就比如说在教几何图形的时候很少会把中国传统建筑里的几何元素引入进来,像故宫的对称构造、福建土楼的圆形设计等,这就使得学生很难体会到数学和民族文化之间那种紧密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办法大多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接受知识,学生很少有主动参与和探索知识的机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里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系到一起,也就没办法深入领会数学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初中数学的评价体系主要是看考试成绩,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有所忽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没办法全面展现出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学习成效,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探索
(一)整合课程内容,融入民族文化元素
在数学教学中整合课程内容并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十分重要,初中数学教材里有不少民族文化素材教师需深入挖掘并融入教学,像讲解“轴对称”时引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让学生欣赏剪纸里的轴对称图形感受民间艺术魅力,还能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剪纸图案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数学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关键部分包含诸多伟大数学成就,教学时教师可适时引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比如讲“圆周率”介绍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家的智慧与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体会其在民族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讲“统计”让学生调查本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收入水平等,用统计图表展示分析,如此学生既能掌握统计知识又能了解本地区各民族基本情况,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民族情怀
为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在数学教学中可创新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在特定情境里学数学增强学习趣味性与实效性,教师可创设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情境,如讲解“相似三角形”时假设某少数民族村庄要建一座和远处山峰相似的塔楼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塔楼尺寸,如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还能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小组合作学习法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数学任务,像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民族传统建筑中的多边形结构并计算内角和。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学习启发共同提升数学能力,也增进了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尊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教学带来更多可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讲解“立体几何”时用三维动画软件展示不同民族传统建筑的立体结构,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特征,还可引导学生上网搜索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数学资料拓宽视野。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民族体验
为增强学生的民族体验可从多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定期举办数学文化节,设置数学谜语竞猜、数学模型制作、数学故事演讲等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的数学活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数学知识,深切感受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教师还能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社会实践活动,像参观少数民族博物馆、调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在实践里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学校可举办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数学竞赛,如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知识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又能让学生深入探究少数民族的数学文化与传统,促进不同民族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进
步。
(四)完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需完善评价机制,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不能仅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而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比如设置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评价指标,全面评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尤其要关注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学习成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里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与认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要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楚自身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教师还能依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结束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初中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和完善评价机制等新路径的探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蒋文静 , 祖力亚提·司马义 . 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及实践路径 [J]. 民族教育研究 ,2020(1):9.
[2] 魏家鹏 . 中华射艺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新路径研究[C]// 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 兰州工业学院体育部,2024.
[3] 张良 , 刘宝琴 , 王耀宇 .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互文性框架与教学逻辑 [J]. 民族教育研究 ,2024,35(3):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