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西藏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作者

扎西

西藏拉孜县扎西岗乡中心小学  858100

引言: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因素导致其基础教育长期面临优质师资短缺、教学资源匮乏、城乡校际差距大等严峻挑战,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难以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覆盖与高效共享,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自“三通两平台”建设以来,西藏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网络覆盖、数字资源、教学终端等硬件条件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西藏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

(一)共享优质资源,破解师资不均困局

教育信息化国家及自治区级智慧教育平台,将内地名校的精品课程、名师课堂实录、数字化教学课件等优质资源高效输送到西藏边远农牧区学校,实现了跨地域的资源共享,这使得身处高原深处的学生也能“同上一堂课”,直观感受先进的教学方法与丰富的内容,极大弥补了当地优秀教师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均衡的短板,尤其在英语、音乐、美术等薄弱学科,以及新课标解读、实验教学示范等方面,线上资源有效缓解了师资结构性短缺的难题,为所有学生提供了相对均等的起点教育机会,从源头上促进教育公平。

(二)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服务均等化

为缩小城乡与校际间的信息化差距,西藏持续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学校网络带宽升级、多媒体教室建设和计算机配备,确保每一所学校具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硬件条件,在此基础上,“专递课堂”实现中心校与教学点的同步授课,“名师课堂”组织区域教研与示范教学,借助远程互动技术实现“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结对帮扶模式,这种机制有效盘活了优质学校的师资与教学资源,将城市名校的教育服务延伸至薄弱学校,显著提升了乡村学校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推动了教育服务的全域覆盖与均等化发展。

(三)满足多元需求,助力个性化发展

教育信息化关注资源均衡,更致力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特殊教育需求,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海量、分层的学习资源与自适应学习系统,学生可根据自身进度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与查漏补缺,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困难或有特殊天赋的学生,信息化工具能提供针对性辅导或拓展内容,在特殊教育领域,借助语音识别、屏幕朗读、远程康复指导等辅助技术与定制化在线课程,残障学生也能获得更适切的教育支持,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包容性与人文关怀,保障了每一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与发展潜能。

二、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质量的实践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资源均衡的重要手段,更是驱动教学深层次变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引擎,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信息技术正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态,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在西藏部分中小学开始试点并推广,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VR)、互动白板等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显著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则智慧教育平台实现课前自主预习、课中高效参与、课后个性化复习与拓展探究,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与探究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在线教研活动、网络专题培训、远程名师工作室等模式打破了高原地理隔阂,使西藏广大教师能够便捷地参与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培训,系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技术应用,观摩优质示范课例,并与区内外教育同行开展常态化交流与协作,有效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学科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在优化教学管理与评价方面,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学生学籍、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数据的电子化、一体化管理,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与决策的科学性,部分学校已开始探索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掌握情况与学习难点进行动态跟踪与智能诊断,为教师实施精准教学、个性化辅导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推动教学从经验导向向数据驱动转型。

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深入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挑战,首先,部分偏远高海拔地区受地理环境与基础设施限制,网络覆盖不稳定、带宽不足,导致在线直播课堂卡顿、资源下载缓慢,严重影响了远程教学的流畅性与实效性;其次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不少教师尤其是年长教师对新技术存在畏难心理和适应障碍,缺乏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科教学的设计能力,仍停留在 PPT演示等浅层应用,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教学潜能;再次当前平台上的优质数字资源多为通用型内容,契合西藏学生双语学习需求、符合藏族文化背景、体现地方特色的本土化、民族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差异化教学的实际需要;最后学校信息化设备的日常维护、技术更新及专业支持力量薄弱,缺乏稳定可持续的运维保障体系和长效激励机制,影响了信息化应用的常态化与深入化。

结论

教育信息化为西藏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抓手,实现优质资源广泛共享、创新教学与管理模式、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信息化有效缓解了地域与资源限制带来的发展困境,未来应坚持应用导向,深化融合创新,在巩固硬件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丰富优质本土资源、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唯有如此,才能让教育信息化的红利在雪域高原充分释放,真正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宏伟目标,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基。

参考文献:

[1] 胡万丽 . 浅谈西藏小学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 [J]. 西藏教育 ,2016(8):2.

[2] 边巴 . 浅谈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J]. 传奇故事 ,2022(34):11-12.

[3] 拉桑多吉 . 浅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