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的实践探究

作者

任震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 215228

引言:

在当今社会,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升数学联结能力。

一、跨学科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跨学科实践教学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

1. 整合课程内容。将数学知识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学科相结合,设计跨学科的课程模块。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结合美术学科的知识,让学生用几何图形设计艺术作品;在教授统计学时,可以引入社会学、语文等学科的元素,设计集体活动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统计知识。

2. 设定课程目标。明确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课程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能够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3. 实施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跨学科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掌握情况、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二)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1. 创设情境教学。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购物问题时,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等,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强化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制作模型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裁剪纸片、搭建模型等方式,亲身体验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三)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1. 开展教师培训。组织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实施跨学科教学。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跨学科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

2.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教学研讨,共同提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水平。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融入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研究,通过学术研究的方式,探索跨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案例

(一)“校园绿化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

活动背景:学校计划对校园进行绿化改造,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绿化方案。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校园绿化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比例等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分组与分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5 - 6 人。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如教学楼前、操场周边等。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数据测量、资料收集、方案设计、汇报展示等工作。

(2)数据测量与分析: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角仪等,对各

自负责区域的面积、长度、角度等数据进行测量。然后,运用数学知识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区域的面积和比例。

(3)方案设计:学生结合测量数据和学校的实际需求,运用美术学科的知识,设计出合理的绿化方案。方案中应包括植物的种类、数量、布局等内容。

(4)方案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将设计好的绿化方案进行展示,并向全班同学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和特点。然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方案。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计算、比例等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二)“统计校园垃圾”跨学科实践活动

活动背景: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校园垃圾问题日益严重。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统计校园垃圾的种类和数量,了解校园垃圾的产生情况,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垃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活动目标:(1)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过程

(1)制定统计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出详细的统计方案。方案中应包括统计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等内容。

(2)数据收集:学生按照统计方案,对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统计。在收集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记录垃圾的种类、数量和重量等信息。

(3)数据整理与分析: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数学知识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找出垃圾产生的规律和原因。

(4)提出解决方案: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案中应包括减少垃圾产生、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5)方案实施与反馈:各小组将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实施,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根据反馈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了如何运用统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也得到了增强。

结论:

小学数学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联结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通过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等策略,可以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占丽 .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J].小学生 ( 中旬刊 ),2024,(12):22-24.

[2] 杨雪梅 , 谢娜 . 基于科学素养培育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以初中数学综合课程“弹簧中的数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4,(22):17-21.

[3] 庄玉梅 .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中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 [J]. 读写算 ,2024,(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