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电子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研究
张鉴
辽宁东方华宇节能工程有限公司110000
摘要:大数据技术为各行业带来变革的同时,也使电子信息安全面临诸多新挑战。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电子信息安全的现状,探讨了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并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护策略,旨在提升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然而,在我们享受大数据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一旦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不仅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国家的安全与稳定造成影响。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确保电子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大数据背景下电子信息安全现状
2.1 数据量剧增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加大了信息安全防护的难度。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保护这些数据,防止数据泄露、丢失或被篡改。以电商企业为例,每天都要处理数以亿计的用户交易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用户的个人信息、支付信息等敏感内容,一旦泄露,将给用户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2 数据类型多样
大数据不仅包括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涵盖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处理方式,这使得信息安全防护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图像和视频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相对复杂,需要采用专门的技术手段来确保其安全性。
2.3 数据共享频繁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共享是推动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数据在共享过程中容易面临安全风险。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涉及到数据的传输、存储和使用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比如,医疗行业中,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共享患者的病历数据,若安全措施不到位,患者的隐私信息就可能被泄露。
三、大数据背景下电子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3.1 数据泄露
数据泄露是大数据时代最常见的安全威胁之一。黑客通过攻击企业的信息系统,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此外,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也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例如,某公司员工为谋取私利,将公司的客户数据出售给竞争对手,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2 恶意软件攻击
恶意软件如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是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这些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感染用户的设备,窃取用户的信息,甚至控制用户的设备。勒索软件通过加密用户的数据,要求用户支付赎金才能恢复数据,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3.3 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黑客通过发送虚假的电子邮件、短信或网站链接,诱使用户输入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这些信息一旦被黑客获取,就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例如,用户收到一封来自银行的虚假邮件,要求用户点击链接进行账户验证,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输入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导致账号被盗。
3.4 数据滥用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用户数据,以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然而,如果企业对用户数据的使用不当,就可能导致数据滥用。例如,企业未经用户同意,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商业广告推送,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四、大数据背景下电子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4.1 技术层面
4.1.1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保障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式,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对称加密速度快,适合大量数据的加密;非对称加密安全性高,适合密钥的交换和数字签名。
4.1.2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可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敏感数据。例如,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职责,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的数据,从而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
4.1.3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现并阻止恶意攻击。通过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当 IDS 检测到有黑客试图攻击企业的信息系统时,IPS 可以自动阻断攻击流量,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4.1.4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可以确保在数据遭受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企业应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恢复机制,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减少损失。
4.2 管理层面
4.2.1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和流程。制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4.2.2 加强对合作伙伴的管理
在数据共享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对合作伙伴的管理,确保合作伙伴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在与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时,明确双方的信息安全责任和义务,对合作伙伴的数据使用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4.2.3 定期进行信息安全评估
企业应定期进行信息安全评估,发现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找出系统存在的漏洞和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防范。例如,聘请专业的信息安全评估机构,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
4.3 法律层面
4.3.1 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政府应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加大对信息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明确数据泄露、网络诈骗等信息安全犯罪的法律责任,提高犯罪成本,遏制信息安全犯罪的发生。
4.3.2 加强执法监管
执法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安全领域的执法监管,确保企业和个人遵守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加大对信息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企业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信息安全市场的秩序。
五、结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电子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障电子信息安全,我们需要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个层面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护策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变化,我们还需要持续关注信息安全领域的新动态,及时调整防护策略,以应对新的安全威胁。
参考文献
[1]徐语晗,甘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J].公关世界,2024,(20):34-36.
[2]王惠惠,朱秀珊.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3,(08):15-17.
[3]王艳.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软件,2023,44(04):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