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黄灼权

广州市从化区第七中学;510900

引言: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知识首要阶段,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前置性作业是课堂教学前重要环节,承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构建知识框架重任。随着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学科教学,传统作业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如何设计实施符合核心素养要求前置性作业,成为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探究热点问题。探究试图从设计思路、实施策略等维度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有效构建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探析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思路与内容体系

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原则,立足化学学科本质关注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等关键能力培养,设计思路先强调问题导向,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注重知识建构,引导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主动梳理已有知识框架,形成新知识预设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将科学探究方法融入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能力。最后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作业内容,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魅力体验学习成就感。

前置性作业内容体系构建应形成层次性结构,包括基础预习、探究思考、拓展应用三个层面,基础预习层面期望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设计概念辨析、原理解读等任务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探究思考层面侧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设计假设验证、实验设计等任务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拓展应用层面强调知识迁移,设计生活实例搜集、社会问题分析等任务促进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内容设计应注重适切性,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生特点提供分层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二、构建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实施策略与方法路径

前置性作业实施策略先应建立明确指导机制,教师需提供清晰作业目标、具体完成要求、详细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构建支持平台则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线上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建立师生互动渠道。创设协作机制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小组讨论、协作探究完成前置性作业促进交流分享,建立衔接机制确保前置性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教师应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实现前后贯通。方法路径采取引导预习型、问题探究型等多种模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微课等方式预习新知识,围绕科学问题或现象进行探究。预先了解实验原理与设计方案,关注生活中化学现象并分析原理,搜集整理与学习主题相关文献资料、视频图片等资源,从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科应用意识丰富学习资源库。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与氧气课题二氧气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预先探究氧气性质与应用,学生先通过观看富氧火焰视频思考氧气对燃烧影响,查阅资料了解氧气支持燃烧原理,完成寻找生活中氧气应用任务,搜集整理医疗、工业等领域氧气应用案例。查询氧气制备方法,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能使用原料与装置,预想实验步骤与现象绘制装置示意图,最后尝试设计一个验证氧气性质小实验,预测实验现象并解释。通过此类前置性作业学生在课前已建立氧气概念框架,形成问题意识激发探究兴趣,课堂上教师应当基于学生预习成果组织讨论分享,引导实验探究深化知识理解,拓展应用视野。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充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这种前置性作业实施模式打破传统预习局限,实现预习向深度学习转变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评价机制与反馈模式

前置性作业评价机制应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主体,实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过程。丰富评价内容不仅关注作业结果更重视作业过程、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创新评价方法采用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式全面客观反映学生表现。优化评价标准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制定科学合理评价指标,既关注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能力培养水平,还关注情感态度发展,反馈模式应体现即时性、个性化、建设性特点,即时性反馈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共性问题给予集体反馈,对个性问题提供个别指导。个性化反馈强调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问题提供针对性指导避免千篇一律,建设性反馈注重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三方面结合,既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又指明进步方向。反馈形式应多样化,可以采用课堂点评、书面评语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建立反馈追踪机制关注学生根据反馈进行修正完善情况,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提升,最终实现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二金属化学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前置性作业评价反馈体系促进学生深入探究金属活动性差异,前置作业设计包括观察记录日常生活中金属氧化现象、查阅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资料等任务,评价反馈则采取多层次立体模式。先建立学生自评机制,设计自评量表引导学生反思资料收集全面性、现象观察准确性、实验预设合理性、结论推导逻辑性,实施小组互评环节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分享前置作业成果,相互评价提出建议促进思维碰撞。开展教师点评,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注,肯定亮点指出不足,特别关注学生对金属活动性差异认识深度,最后设置课堂展评环节,精选典型作业案例进行展示点评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反馈内容既涉及知识层面如金属活动性大小判断准确性,也包括能力层面如实验设计合理性、资料整合能力、现象解释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层面如探究兴趣、合作精神。教师基于前置作业评价结果精准把握学生认知现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金属活动性差异,构建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金属化学性质差异原因,应用金属活动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评价反馈机制促进前置作业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元认知能力,真正实现前置性作业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功能。

结论: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实施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从设计思路上强调问题导向、能力培养及情感培育,从内容体系上构建基础预习、探究思考、拓展应用三层结构,从实施策略上建立指导机制、支持平台、协作机制并衔接机制。从方法路径上采取引导预习以及问题探究等模式,从评价机制上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从反馈模式上体现即时性、个性化与建设性特点。通过科学设计、有效实施以及合理评价前置性作业,能够推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朝梅.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漫科学(科学教育),2024(9):89-91.

[2] 张亚莉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思考 [J]. 今天 ,2022(22):0191-0192.

[3] 白洋 . 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J]. 文渊(中学版),2020, 000(007):971-972.DOI:10.12252/j.issn.2096-627X.2020.07.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