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前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启示与实践路径

作者

刘德佳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区第二实验小学 256600

引言:

学前教育阶段游戏化音乐教学以其生动活泼特点,成为幼儿园音乐教学主流方式,为幼儿音乐启蒙与兴趣培养提供良好环境。而小学音乐教学面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引入学前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优势元素,可为小学音乐课堂注入新活力。探究旨在探究学前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经验向小学音乐课堂迁移转化可行性,分析其实施路径与方法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促进小学音乐教育质量提升。

一、游戏化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现状与特点分析

学前教育阶段游戏化音乐教学已形成相对成熟体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特点,学前教育音乐活动多采用主题游戏形式开展如森林音乐会、动物音乐家等主题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体验中感受音乐魅力,教学活动设计注重身体律动与音乐结合,通过肢体动作表达音乐感受培养幼儿节奏感与协调能力。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音乐游戏工具,如铃鼓、沙锤、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增强幼儿音乐体验,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关注幼儿参与度与情感体验而非技能掌握程度。从教学内容看学前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主要包括音乐感知游戏、音乐表现游戏、音乐创造游戏三类,音乐感知游戏如猜猜我是谁,通过模仿动物声音辨别不同音色,音乐表现游戏如小树叶飘飘,引导幼儿随音乐变化做出相应动作,音乐创造游戏如小小作曲家,鼓励幼儿用简单乐器创作短小音乐片段。

游戏化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取得显著成效具备独特优势,游戏化音乐教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好奇心与探索欲使音乐学习成为自然而然过程,游戏化音乐教学强调快乐体验,将学习融入游戏中消除幼儿学习压力,提高参与积极性。游戏化音乐教学注重情境创设,通过想象性情境引导幼儿沉浸式体验音乐增强音乐感知能力,游戏化音乐教学突出互动性,鼓励幼儿间相互合作与交流促进社会性发展。然而学前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游戏价值认识不足、游戏设计缺乏音乐教育目标指导等,这些问题需在向小学音乐课堂迁移过程中加以解决避免简单照搬移植。

二、游戏化音乐教学向小学音乐课堂迁移策略与模式构建

学前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经验向小学音乐课堂迁移需考虑两个教育阶段差异性,制定科学合理迁移策略,迁移过程应遵循适应性原则,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与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对游戏内容、形式进行适当调整,迁移过程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将游戏化音乐教学融入小学音乐课程体系形成完整教学模式。迁移过程应注重层次性原则,按照小学生年龄特点设计递进式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迁移过程应强调实效性原则,确保游戏化教学服务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从迁移内容看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境创设方法迁移,借鉴学前教育中情境导入方式创设富有吸引力音乐学习情境,二是活动组织形式迁移,将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组织方式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三是互动方式迁移,保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点增强课堂活力,四是评价方式迁移,借鉴过程性评价思想关注学生音乐学习全过程。

基于学前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经验可以构建小学音乐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要素:游戏化情境、游戏化活动、游戏化互动、游戏化评价。游戏化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富有吸引力情景如音乐列车、音乐魔法师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化活动是指将音乐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等内容设计为游戏形式,如音符接力赛、节奏大冒险等。游戏化互动是指通过游戏规则设计促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增强参与感与获得感,游戏化评价是指采用游戏化方式进行学习评价如音乐星级评定、音乐勋章收集等,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促进形成完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游戏化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路径与评价体系

游戏化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目标游戏化教学活动准备必要教具与材料,课堂导入阶段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游戏规则与要求。课堂展开阶段组织学生参与各类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技能,课堂总结阶段组织学生分享游戏体验,归纳音乐学习收获进行游戏化评价。在具体教学环节设计上采用引导—参与—创造—评价四步教学法,引导阶段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参与阶段学生按照游戏规则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乐趣,创造阶段鼓励学生在游戏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改变游戏规则、创作新游戏等,评价阶段采用多元方式评价学生表现。

为保障游戏化音乐教学有效实施需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维度,学习兴趣维度评价学生参与音乐游戏积极性与持续性,音乐素养维度评价学生在游戏中音乐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情况,创新能力维度评价学生在游戏中创新思维表现,合作能力维度评价学生在游戏中团队协作表现。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元化手段如观察记录、作品分析等,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同时建立教师自评机制,对游戏化音乐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竞争,强调每个学生进步与成长营造积极向上评价氛围,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音乐学习APP、电子评价系统等,提高评价效率与科学性。

结论:

学前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向小学音乐课堂迁移具有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学前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应用现状与特点,探索迁移策略与模式构建,提出实施路径与评价体系,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游戏化音乐教学能有效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培养音乐素养促进创新思维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游戏化音乐教学理论探究,开发更多适合小学各年级特点游戏化音乐教学资源,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游戏化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青爽 . 游戏化视域下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研究 [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 2023(7):1949-1950..

[2] 宋心蕊 . 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探索 [J]. 视界观 ,2020(1):1.

[3] 张冠宇 . 音乐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的实践与应用[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