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浅探

作者

黄扬铮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三中学  424500

引言: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效率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与未来发展,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普遍较低制约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探究立足农村教育实际,探究课堂教学效率制约因素提出提升路径与持续发展策略,期望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资源整合利用、教师专业发展等多维度改革,构建高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一、分析现状,把握问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制约因素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这些困境综合作用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从教师层面看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理念滞后,且缺乏持续进修机会无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互动不足致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教师身兼多职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投入充足时间钻研教学备课质量受到影响。教学管理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考核评价体系单一过分强调考试分数,忽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与能力发展,教师教学行为受制于应试压力,被迫采取题海战术忽视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传授。

从学生层面分析农村初中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受家庭教育环境影响许多学生缺乏良好学习氛围与家庭支持,数学学习动力不足,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大,教师难以兼顾全体学生需求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与此同时教学资源匮乏也是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重要因素,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多媒体资源利用率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足难以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脱节,案例不接地气学生学习兴趣受挫。

二、优化方法,创新手段: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路径

针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方法刻不容缓,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学生产生共鸣,采用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递进式问题照顾不同基础学生需求。引入探究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展现数学魅力,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加深理解。创设生活化案例消除学习障碍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改革评价方式,关注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动力,优化课堂结构精简讲解环节,增加练习互动时间提高课堂密度。重视思维导图应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网状认知结构,建立即时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学习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施教。

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正负数讲解模式,课堂伊始展示温度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寒冬腊月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十度,若接下来气温又下降五度室外温度会变成多少?”通过这一情境学生自然而然进入负数加减运算情境,随后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温度计模型操作发现负数加减运算规律。教师巧妙引入农村生活中的农户借钱买种子现象,“张叔叔向李叔叔借五百元买种子,次月又借三百元购买农药,年底需还多少钱?”学生通过熟悉情境理解负数表示欠债概念。教学中教师巧用彩色卡片代表正负数,红色表示正数,蓝色表示负数,让学生通过操作卡片直观理解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规则。针对乘除法教师设计市场买卖情境:“每天亏损十元,连续亏损七天,总亏损多少?”引导学生发现负数乘法意义。课堂后半段教师组织分层练习,基础题确保全员掌握,提高题鼓励思维活跃学生挑战,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有理数运算规律建立知识框架。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持续发展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需要长期积累与系统规划,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考量应构建校本研修体系,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活动促进教师交流互助,鼓励教师钻研学科本质挖掘学科核心素养,把握教材脉络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打破学校围墙,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积极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拓宽教学视野,完善教学反思机制引导教师记录教学得失,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问题,促进持续进步。强化教学评价改革,从单一考核转向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农村特色数学课程,结合当地文化资源使数学学习富有乡土气息,探索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重点解决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注重数学思维培养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结论过程体验数学魅力。

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三角形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创新实践经验,课程开始前组织学生采集村中各类三角形实物图片,如屋顶结构、田地分布等形成图片资源库。教学伊始教师展示这些生活中三角形应用,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全等三角形教学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村庄,实地测量不可直接到达区域如河流宽度、山坡高度等,通过三角形全等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价值。针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教学教师设计探究活动:学生利用彩纸剪裁不同形状三角形,标记中点连接中位线,通过折叠验证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长度为第三边一半。对于勾股定理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校园木工坊制作可移动直角三角形模型,通过实物操作验证勾股定理,考虑农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特点,教师引入几何画板等软件辅助教学动态展示三角形性质变化过程。

结论:

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重要途径,探究通过分析现状深入挖掘制约因素,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立足实际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同时通过建立教师成长机制深化校际交流,形成特色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持续提升。当然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困难,需要教师坚定信念持续探索,不断创新携手共进,共同为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龚凌云 . 浅探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实效的措施 [J].炫动漫 , 2023(7):0109-0111.

[2] 张宁芳 . 浅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 [J]. 数码设计.CG WORLD,2020, 009(002):P.131-131.

[3] 靳银锋 . 浅探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J].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