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与创新路径

作者

崔嘉钰

库车市伊西哈拉镇第一幼儿园 84200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规定,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应保持以游戏化为基本活动形式,开展素质教育。游戏化教学是贯彻落实这一思想的关键路径,将教育目标与趣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与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而现有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游戏资源、促进师生互动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身心发展程度,也阻碍了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实践案例与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创新路径进行深入剖析。

一、游戏化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幼儿有着年龄小、活泼好动等特性,因此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他们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其学习兴趣。而游戏化教学以趣味性的授课形式呈现所学知识,富有较强的吸引力,且符合幼儿爱玩、好奇心强的天性,容易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接受并学习。如在“消失的雪花片”教学活动中,教师把雪花片变成旋转陀螺游戏,组织幼儿们找出缺少的雪花片并仔细观察陀螺旋转的方向,使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全面发展

游戏化教学可以为幼儿提供真是的情境和不同体验,有助于儿童在实践应用与交往互动中培养他们的认知技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在拼图游戏中,让儿童学习观察图形的规律,思考图形拼接的方式,这对于发展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身体技能也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一些可以训练幼儿运动能力的体育类游戏,比如丢手绢儿、走迷宫等;手工游戏不既能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提升精细动作,还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而且在团队游戏中,幼儿还能够学会与他人共同协作、分享与合作,懂得遵守规则,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树立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适时或恰当地给予幼儿一些鼓励和支持,使他们获得体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还有助于幼儿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管理技能,不断地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与创新策略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进行自我探索,构建认知的重要路径,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要与儿童的能力相适应,然后逐步提高;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主张将教育目标融入现实生活情境,在具体的执行策略上,合作竞争和社会性游戏也能促进儿童的互动和团队意识。下面,我们将从一般的教学法与案例加以分析。

(一)融合游戏理念,创设教学情境

将游戏观念融入幼儿教学,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词语接龙游戏情景,由老师营造“词语王国”,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孩子们要在里面用词语接龙来完成任务,比如当第一个孩子说出“水果”一词时,下一位孩子要用“果”开始,比如“果园”。创设的游戏情景可以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增强他们的语言应答能力,老师也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公园里玩,让孩子们体验大自然的乐趣。教师向儿童发放任务卡片,要求儿童找出不同形状的树叶、不同颜色的花朵等。儿童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认识到植物的特性及生长环境,增强对自然的感知能力。

(二)以数启智,以玩促学

在幼儿园里,“以数启智,以玩促学”的幼儿教育策略,在生活上将数字与幼儿日常生活相连,如进餐数餐具、整理玩具分类,增强亲近感;游戏化教学把数学知识融入数字拼图等游戏,让幼儿在玩中提升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通过故事、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如“小动物盖房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索欲;另外,教师需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根据个体差异这一特性,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适配内容与方式,家园共育需要借助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促使幼儿园与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这一策略在多样教学实例中得到了提现。在小班可进行“图形宝宝找家”的活动,通过图形卡片或者标有图案的“家”来帮助儿童认识图形,并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巩固这个认知过程。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结合中对图形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可以对他们正进行正确的分类,并对他们产生浓厚的认知兴趣。中班和大班可以采用童话剧表演的形式,搜集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如《田螺姑娘》、《小红帽》等,为角色的服装和道具做好准备。父母也可以与幼儿一同制作服饰及道具,增加幼儿的参与性,父母与幼儿选择共同喜爱的童话故事,并指定角色,按照故事的内容进行排练,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台词和动作上有所创新,也可以请其他家长来当观众,对他们进行评估,把最终的结果反馈给老师,让老师作出公正的评判,这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从而使儿童对故事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在游戏中学习,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总结

当今社会社会倡导培养国民素质全面发展,而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而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对学习兴趣,确保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化教学得到有效实施,为儿童全面发展创造一个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教育性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霖 . 试析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J]. 成才之路 , 2018(15):73.

[2] 赵涛 .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分析 [J]. 家长 ,2021(16):155-156.

[3] 师国芳 . 以数启智,以玩促学——数学游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早期教育 ,2024(4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