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作者

马琦

定边县第三中学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从具象向抽象过渡的关键时期,物理学科中力、光、电、热等知识的学习,既需要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又需要运用逻辑推理与实验验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然而,传统初中物理教学多以教师 “灌输式” 讲解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教育信息化与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提升,自学能力已成为学生适应未来学习与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系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课前:设计 “问题驱动式” 预习任务,激发自学兴趣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环节,教师需结合物理知识的逻辑性与生活性,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教材。例如,在 “光的反射” 教学前,教师可布置以下预习任务:

观察生活中的光反射现象(如镜子成像、黑板反光),记录 3 个实例,并思考 “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阅读教材中 “光的反射定律” 部分,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光的反射路径,并标注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尝试用家中的手电筒、镜子做简单实验,观察 “当入射角改变时,反射角会如何变化?”,记录实验现象与猜想。

这种 “实例 + 操作 + 问题” 的预习任务,既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与实验自主构建知识框架,避免预习流于形式。同时,教师可利用班级群发布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在群内分享预习疑问(如 “为什么黑板反光时看不清字?”),提前了解学生的自学难点,为课堂教学精准定位。

(二)课堂:转型 “引导者” 角色,搭建自主探究平台

课堂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核心场景,教师需从 “知识传授者” 转变为 “学习引导者”,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突破知识难点。以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为例,传统教学中教师多直接演示实验并总结规律,学生被动记忆;而优化后的课堂流程可分为三步:

自主实验:为每组学生提供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让学生根据预习疑问(如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光屏上的像会有什么变化?”),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记录 “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正立 /倒立、放大 / 缩小、实像 / 虚像)”;

小组讨论: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 “为什么物距小于焦距时,光屏上找不到像?”),小组内交流分析,结合教材内容推导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结论与推导过程,教师针对学生的误区(如 “混淆实像与虚像的形成条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通过 “自主实验 — 讨论分析 — 总结提升” 的课堂模式,学生不仅能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抽象的成像规律,更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与合作能力,逐步形成 “发现问题 — 实验验证 — 得出结论” 的自学思维。

(三)课后:拓展 “生活化” 作业,延伸自学空间

课后作业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延伸,教师需打破 “题海战术”,设计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学能力。例如,在 “压强” 教学后,可布置以下作业:

实践类:观察家中的菜刀(刀刃锋利、刀柄较宽)、滑雪板(面积较大)、图钉(钉尖尖锐),分析这些设计如何利用 “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撰写一篇 200 字的《生活中的压强》短文;

探究类: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纸(A4 纸、硬卡纸)制作 “承重纸桥”,通过改变纸桥的形状(平面、拱形),测试其最大承重量,记录实验过程与结论;

拓展类:推荐学生观看科普视频《压强:推动世界的隐形力量》,并结合视频内容思考 “为什么深海潜水员需要穿抗压服?”,在下节课前分享自学心得。

这类作业既避免了机械刷题的枯燥,又能让学生主动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通过观察、实践与拓展阅读,自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形成 “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 的自学闭环。

(四)方法:传授 “工具性” 技巧,提升自学效率

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处于萌芽阶段,教师需系统传授自学工具与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 “钥匙”。在物理教学中,可重点教授以下三种方法:

思维导图法:指导学生在预习或复习时,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例如,学习 “力的概念” 后,以 “力” 为中心,分支为 “力的定义、单位、三要素、作用效果、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让知识结构化、可视化;

错题整理法:要求学生建立 “物理错题本”,不仅记录错题与答案,更要标注 “错误原因(如‘未考虑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涉及的知识点” 及 “同类题型的解题思路”,通过错题反思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资源利用法:推荐学生使用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物理大师” 等优质线上资源,当遇到自学难点时,可通过观看微课、查阅资料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利用资源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建国 .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J]. 物理教学,2021 (05):45-47.

[3] 李红梅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J]. 基础教育参考,2020 (1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