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智环境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的融合

作者

侯自峰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中学 236800

一、引言

数智环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平台为核心,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技术支撑与资源整合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与学科壁垒。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把握整体脉络、理解思想内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然而,传统整本书阅读教学常面临学生参与度低、探究深度不足、成果展示单一等问题。信息技术作为跨学科融合的重要工具,能够通过数字资源整合、互动平台搭建、可视化呈现等方式,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流程,助力学生更高效地开展文本探究,因此,探索二者的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实施策略

数智环境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融合,需结合《西游记》的文本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分步骤推进教学,通过技术工具的合理运用,逐步引导学生深化文本理解、拓展探究维度、提升表达能力。

(一)依托数字平台整合资源,搭建文本预习基础

在《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预习阶段,借助数字学习平台(如学习通、钉钉班级群)整合多元化预习资源,为学生搭建系统的预习框架。教师提前在平台上传文本相关资源,包括《西游记》动画节选(如 86 版电视剧精简片段)、明代社会背景数字图谱(含宗教文化、科举制度图解)、文本章节结构思维导图(标注主要取经路线、关键妖怪与故事情节)。同时,在平台发布分层预习任务:基础层任务为填写“师徒四人性格特征表”(平台提供可编辑电子表格模板,学生可在线协作补充),进阶层任务为提交“初读疑问卡片”(通过平台“提问功能”发布,学生可浏览他人疑问并点赞互动)。

(二)运用互动工具开展探究,深化文本主题理解

进入《西游记》的深度阅读阶段,聚焦“取经团队的协作与成长”核心主题,借助互动式数字工具组织跨学科探究活动。以“孙悟空的成长蜕变”探究为例,教师在智慧教室的电子白板上展示“孙悟空关键经历时间轴”(整合文本情节、人物对话截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通过“在线协作文档”(如腾讯文档)实时记录讨论成果,梳理孙悟空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的转变节点(如五行山拜师、三打白骨精被逐、真假美猴王事件等)。同时,引入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可视化”思维,小组利用“图表制作工具”(如 Canva)将“孙悟空性格转变与取经阶段的对应关系”转化为折线图,直观呈现人物成长脉络。此外,教师搭建“主题探究直播间”,邀请小组代表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展示图表与讨论结论,其他同学在直播间“弹幕区”实时补充观点(如“孙悟空的成长还体现在对师父的忠诚,如三次不离不弃”),通过互动讨论深化对“团队协作与成长”主题的理解,实现语文文本分析与信息技术数据呈现能力的跨学科融合。

(三)借助多媒体工具创作,拓展成果表达形式

在《西游记》的主题探究成果转化阶段,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工具,以跨学科视角创作个性化阅读成果,打破传统“读后感写作”的单一形式。教师提供多种成果创作方向与工具支持:其一,“取经故事短视频”,学生利用剪映、PPT 等工具,选取《西游记》中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如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搭配背景音乐、旁白配音、文本截图,制作 5-8 分钟的“文本片段解读视频”,将语文的情感表达与信息技术的视频剪辑能力结合;其二,“取经路线 3D 地图”,运用简易3D 建模工具(如 Tinkercad),根据文本描述还原《西游记》中的取经路线(如长安出发、途经火焰山、抵达灵山),并在地图中标注关键妖怪地点与故事情节,将语文的文本想象转化为可视化的空间设计,融合信息技术的建模能力;其三,“妖怪命运微剧本创作”,通过在线剧本编写工具(如墨星剧本网在线编辑器),改编《西游记》中某一妖怪的结局(如“若白骨精未被打死,她会如何修行”),并添加舞台提示与对话设计,在创作中深化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教师在班级数字成果展示区(如班级公众号、校园云展厅)上传学生作品,设置“作品投票”与“评论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创作思路。

(四)利用数据分析优化教学,实现阅读效果闭环

在《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收尾阶段,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效果分析,形成“教学 - 反馈 - 优化”的闭环。首先,通过数字平台收集学生学习数据:一是“阅读行为数据”,包括文本阅读时长、重点段落标记次数、资源浏览类型(如更关注人物分析类资源还是宗教文化类资源);二是“成果质量数据”,依据预设评分标准(如文本解读准确性、创意性、技术运用合理性),对学生的多媒体成果进行量化评分,并生成班级整体评分分布图表;三是“反馈问卷数据”,设计电子问卷(含选择题与开放题),调查学生对“技术工具辅助阅读的满意度”“最有效的教学环节”“仍存在的困难”等问题。其次,教师运用数据处理工具(如 Excel 数据透视表、问卷星数据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识别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例如,若数据显示“互动探究环节学生参与度最高,但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技术运用不熟练”,则后续教学中需增加多媒体工具操作的专项指导;若“学生对宗教文化类资源浏览量低,但初读疑问多集中于宗教相关问题”,则需调整预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如将文字资料转化为动画短片)。

三、结语

数智环境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以《西游记》为载体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资源整合、互动探究、成果创作、数据优化四个递进式过程,能够有效激活学生阅读兴趣、深化文本理解、提升跨学科能力。这种融合模式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形式,更顺应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趋势。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数智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平衡技术运用与文本解读的关系,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力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迈向更高效、更具创新性的新形态。

参考文献

[1] 陈雨桐 . 数智环境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2024(3):45-49.

[2] 林浩宇 .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探析 [J].基础教育参考,2024(2):67-71.

[3] 赵思琪 . 基于数字平台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以《西游记》为例 [J]. 中学语文教学,2024(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