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桥梁混凝土病害智能检测技术及修复策略优化
唐杰
浙江中浩应用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桥梁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成为城市运行保障的重要一环,然而,受环境侵蚀、荷载作用和材料老化等因素影响,桥梁混凝土结构常出现裂缝、剥落、蜂窝麻面、钢筋锈蚀等多种病害,传统检测手段存在检测周期长、依赖人工经验、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桥梁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智能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混凝土病害的快速定位、自动识别,做好数据可视化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病害发现的精准性,还为桥梁的健康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的进程。
一、市政桥梁混凝土病害智能检测技术的分析
市政桥梁混凝土病害智能检测技术主要融合了图像识别、机器学习、BIM 建模和传感器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病害识别方面,高清摄像设备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裂缝、剥落、渗漏等表面病害进行自动检测与分类,极大减少人工误差,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大量桥梁病害图像被用于构建识别库,实现对新检测图像的快速比对与精准诊断,同时,红外热成像等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应用,也使得隐蔽病害得以无损检测,通过结合无人机巡检与移动机器人技术,可实现高空、复杂结构桥梁的全覆盖采集,显著提升检测效率与范围 [1]。混凝土病害的智能检测不止于“识别”,更强调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通过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云端平台,结合 BIM 模型与大数据技术,可形成桥梁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支持趋势预测,例如,连续监测裂缝宽度,可判断病害发展趋势;通过传感器实时数据采集,可分析荷载影响,这些数据再辅以可视化仪表板与报告系统,方便管理部门直观掌握桥梁状况,制定科学维护计划。市政桥梁混凝土病害智能检测技术具有高效性、精准性和可视化的特点,该技术融合了图像识别、传感器采集、无人机巡检和 AI 算法等先进手段,能够实现对裂缝、剥落、空鼓等病害的快速定位,同时,结合三维建模和数据云平台,可生成桥梁结构的健康档案,辅助评估病害发展趋势。
二、市政桥梁混凝土病害修复策略
(一)裂缝注浆修复
裂缝注浆修复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修复方法,广泛应用于市政桥梁中,特别是针对结构表面裂缝、渗漏及轻度损伤的桥梁,其原理是通过专门的注浆设备将修复材料注入混凝土裂缝中,从而填充裂缝,恢复其结构强度,阻止水的渗透,并有效防止钢筋锈蚀,注浆修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裂缝修复的精度,还能避免传统修复方法可能带来的结构二次损伤,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裂缝检测系统对病害位置进行精确定位,采用钻孔、切割等方式在裂缝两侧设置注浆孔;接下来,通过高压注浆设备,将预先配置好的修复材料注入裂缝,确保材料能够完全渗透,填充整个裂缝,从而使结构得到有效的加固 [2]。裂缝注浆修复的优点在于其适用性强、成本较低且施工简便,相比于其他修复方式,裂缝注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结构破坏,减少修复过程中的施工量,此外,注浆修复对裂缝的类型要求相对较低,可以修复各类宽度较小的裂缝(通常为 1-2 毫米),并且对于较长的裂缝也能提供有效修复,此方法还能有效防止水分进一步渗透,减少湿气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有助于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然而,裂缝注浆修复也有其局限性,若裂缝过于严重,且裂缝已经引发了较大范围的结构性破坏,单纯的注浆修复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其他修复技术,如碳纤维加固等手段进行综合修复,以确保桥梁的整体安全性。
(二)表面封闭处理
表面封闭处理是一种常用于市政桥梁混凝土病害修复的防护技术,主要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涂覆一层保护性封闭材料,形成物理屏障,防止水分、空气等有害物质渗透到混凝土内部,进而防止混凝土的进一步劣化,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表面出现轻微裂缝、粉化、风化等表面病害的桥梁,而封闭材料通常包括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类等合成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附着力,而且在施工后能够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膜,有效隔绝水对混凝土的侵害,表面封闭处理可以显著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尤其在潮湿、腐蚀性环境中,这能起到非常重要的防护作用,减少混凝土内部钢筋的腐蚀,提高桥梁的抗冻性、抗水渗透性[3]。表面封闭处理的优点在于其施工简便、速度快且成本相对较低,与传统的修复方法相比,表面封闭处理不需要大规模的拆除,因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减少桥梁停运时间,避免给交通带来过大的影响,此外,表面封闭处理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桥梁的防水、防腐性能,降低桥梁的维修,封闭处理后,混凝土表面能够更好地抵御风吹日晒蚀,增强桥梁的耐久性,然而,表面封闭处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结构性破坏较为严重的桥梁效果有限,如果桥梁内部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裂缝,单纯的表面封闭处理无法解决结构的根本问题,此时需要结合裂缝注浆等其他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4]。
三、结语
市政桥梁的混凝土病害修复工作,以保障桥梁的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效修复方法的应用逐步提升了修复质量,裂缝注浆修复、表面封闭处理等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解决常见病害问题,然而,针对不同程度的病害,仍需灵活运用多种修复策略,并结合桥梁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未来,随着科技发展和新材料的出现,市政桥梁的修复技术将更加成熟,推动桥梁维护管理向更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超 . 钢筋混凝土桥梁病害检测及加固技术分析 [J]. 前卫 ,2024(28):0192-0194.
[2] 史岩飞 . 桥梁病害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应用 [J]. 交通世界 ,2024(25):111-114.
[3] 罗舟滔 . 桥梁下部结构病害检测及加固技术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 2024(003):000.
[4] 高剑鑫 . 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诊断与常规修复技术研究 [J]. 工程与建设 , 2024, 38(4):96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