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培养学生科创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实践探索

作者

张艳艳

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221000

[ 本摘文要深]入探讨了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创素养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并以“解密花钟”这一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为例,实证了跨学科教学在提升学生科创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如何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整合语文和科学知识与素养,文中指出连接学科内容是学习主题的生发路径,对标各学科的课标是主题学习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策略,提供有效的资源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助力,成果展示与评价是学生科创素养的有效评估方式。这些探索为小学语文跨学科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科创素养和学科素养在跨学科实践中的有效落实。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于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科创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载体,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知识,创新学习活动,融合各学科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科创素养。

“解密花钟”这一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趋势下应运而生,它通过将语文学习与科学探究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和深入探究自然科学的平台,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意表达和艺术创作的能力。通过主题学习,学生能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科创素养。

部编版语文教材《花钟》是三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此单元是科学主题 “珍爱自然”,其中三篇课文介绍得都是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习作为自然科学实验,单元内容都涉及科学知识。

《花钟》一文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课文,说明了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学习中需要学生自主观察自然现象,发现花开时间规律,进而制作属于自己的“花钟”。

科学教材中,一上第一单元《植物》,三下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四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题也都归属自然观察这些教学内容直接指向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培养,并体现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研究的重要思维品质。

在梳理两大学科的教学内容时,我们不难发现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连接点,以此为连接,生发了“解密花钟”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学习主题。以“解密花钟”作为跨学科学习的主题,进行语文和科学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引领学生探究花钟形成的原因和花钟原理,完成语文学科的相关学业要求与目标并达成学生科创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指向科创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目标的制定

《花钟》一文所在单元旨在启发学生通过单元课文的学习,留心观察并发现大自然的奇妙,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中3-4 学段“梳理与探究”学业要求这样表述: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呈现自己观察与探究所得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 版》中 3-4 学段学业要求这样表述:能区分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对植物和动物进行简单分类;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通过对比课程标准,我们初步设定了“解密花钟”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框架(见图 1)与目标,以语文学科为主学科,进行语文和科学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

图1 :“解密花钟”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科学课中,通过“解密花钟”科学研究,运用科学学科的动植物科学知识,借助科学思维中的观察、分类、比较等相关技能,引领学生探究花儿不同的开放姿态和花钟形成的原理,完成《“解密花钟”研究报告》。语文教学中,通过“花钟讲解员”真实任务情境,借助科学跨学科“解密花钟”的研究成果,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并解决真实问题讲解花钟不同的开放姿态和花钟形成的原理。

在语文学科中综合运用科学学科中的已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语文学科的文艺性创意性表达,生动讲解花儿开放的姿态及花钟的原理,借此达成《花钟》一课语文学科的学业要求与目标并落实学生科创素养的培养目标。通过对《花钟》课文的解读,语文与科学两大学科课标连接点的解析,我设定了“解密花钟”语文实践活动“花钟讲解员”素养型目标:

1.能借助课文的语句和跨学科“解密花钟”科学研究成果— 《花朵说明书》,流利、生动、有条理地讲解花钟,并说明花钟的原理

2. 借助“解密花钟”跨学科主题研究,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花开放姿态的变化,并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描写花的开放姿态。

三、指向科创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花钟》一课教学以“花钟讲解员”这一学习任务为驱动,设置以下

活动1 借助关键信息,讲清楚;活动2 抓住花开变化,讲美丽;活动3 借助科学知识,讲原理。活动4 讲一讲我的观察

其中讲花开变化和花钟原理部分,借助了科学跨学科主题“解密花钟”的研究结果,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其生动形象地描绘花开的不同姿态,并利用科学的知识讲解花钟的原理。“解密花钟”的科学跨学科研究过程是以梳理学生真实问题为任务驱动,研究探讨并完成“解密花钟”研究报告。

 

(图2 :“解密花钟”研究报告)

四、指向科创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与评价

学生借助跨学科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于语文学科,最终以“花钟解说员”“研究报告”的成果得以展示与分享。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采用量表评价(见表1)、过程性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学习成果评价五种评价相结合,达成本次“解密花钟”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

以下为科创素养的评价量表:

表1 :科创素养评价量表

在本次“解密花钟”小学语文跨学科实践中,我们发现:连接学科内容是学习主题的生发路径,对标各学科的课标是主题学习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策略,提供有效的资源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助力,成果展示与评价是学生科创素养的有效评估方式。

这些探索为小学语文跨学科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科创素养和学科素养在跨学科实践中的有效落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奚晓丽. “科·创”联盟: 构建“科·创”课程群, 为科创素养培养提供强劲引擎[J]. 上海教育,2023.11

[4] 彭海霞, 万慧, 余靖雯. 运用“STEM+”学习方式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S2)

此文作为徐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课题《培养学生科创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实践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立项号为GH14-24-L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