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对花椒栽培技术的研究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

作者

蔡小平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便民服务中心 626300

引言

花椒集药用、调味及生态价值于一身,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展现出显著潜力。传统栽培模式存在品种退化、管理粗放等问题,严重制约花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开展花椒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旨在为增加经济效益、提升花椒品质以及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1 花椒高效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育与种植地选择

花椒种植过程中,应挑选耐干旱、耐瘠薄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挑选早熟、中熟或者晚熟品种,以此延长市场供应周期。果实颗粒硕大、色泽鲜亮夺目、麻味醇厚浓郁、出皮率高的品种,更受市场青睐。从外地引入优良品种时,要先开展小面积试种工作,仔细观察适应性,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通过人工杂交的方式选育出新品种,利用不同品种间的优势互补特性,以此提高花椒的适应性和产量。种植前对土壤实行检测,详细了解土壤的 pH 值、有机质含量以及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状况。宜选择地势平坦或者坡度较为平缓的山地、坡地,有利于灌溉与排水。根据地形和面积,合理规划道路、防护林带、排水系统,以此提高园地的利用率与管理效率。

1.2 繁殖技术

花椒种子的种皮较为坚硬,需脱脂处理。通过碱水浸泡或者沙藏层积处理的方式,提升发芽率。苗床宜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较好的壤土或沙土,深耕细耙之后再播种。播种完毕,需覆盖细土与秸秆以保持湿度,待出苗后要及时揭去覆盖物,并做好间苗定苗工作。把优良品种的接穗嫁接到抗逆性强的砧木上,采用芽接或枝接的方法,提升花椒的抗逆性以及产量。选取健壮的 1 年生枝条作为插穗,经生长素处理后插入基质中,促使生根成苗,保持环境湿润并维持适宜温度。

1.3 栽培管理技术

依据品种特性、立地条件以及管理水平,来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株行距的配置应科学合理,以利于通风透光与田间管理。通常情况下,株距设定为 2-3 米,行距设定为 3-4 米。定期开展中耕除草工作,以此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并搭配适量的磷肥;追肥主要以氮素肥为主,辅以磷钾肥,具体依据生长阶段的需求实施。通过叶面喷肥的方式,能够补充微量元素,提升树体的营养水平。夏季修剪的时间范围是从春季开始生长直至采椒之前;秋季采收之后同样需修剪。修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及时疏除过密的枝条以及遭受病虫害的枝条。例如,经土壤检测发现,丹巴县的某花椒产区,该区域土壤普遍缺钾。基肥的施用标准为每株施加 5kg 腐熟羊粪以及 0.5kg 过磷酸钙;在花期时,需追施硫酸钾复合肥,每株用量为 0.3kg 。相较于传统单一化肥的施肥模式有效实现增产。

1.4 花果管理

强化肥水管理工作,增强花芽分化能力与坐果率,提升树体的营养水平。应适时开展疏花疏果操作,防止树体养分过度消耗,以此保障果实品质与产量的稳定。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落花落果情况的发生。当果皮呈现紫红色或淡红色,果皮缝合线明显突起,且有少量开裂,种子呈现黑色且富有光泽时,便可以采收。采收时注意避免对枝条和芽眼造成损伤,采用手摘或使用剪子剪取果穗的方式。果实采收后,需及时晾晒或烘干处理,防止出现霉变和变质现象。晾晒过程中要时常翻动,确保果实受热均匀;烘干时要严格把控温度和时间,避免因温度过高而破坏花椒的麻味与色泽。

2 花椒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

2.1 主要病害

花椒锈病主要侵害对象为叶片,病原菌是花椒鞘锈菌。在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会出现水渍状的褪绿斑点,到后期会形成黄褐色的疱状物。病情严重时,会致使大量叶片脱落。防治措施包含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及时修剪掉病枯枝,以及喷洒波尔多液或代森锌等杀菌剂。花椒干腐病主要对树干或干基部造成危害。发病初期,病斑并不明显,后期病皮会出现凹陷、流胶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树皮腐烂,大枝枯死。防治办法有刮治病斑,喷洒波尔多液或抗菌素等。花椒溃疡病主要危害枝干,会使枝干出现溃疡、流胶情况,植株生长受阻。防治方法有加强树体管理,及时剪掉病枝并集中焚毁,增强抗病能力。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会形成褐色斑点,影响光合作用以及果实品质。防治措施包括加强肥水管理,喷洒农用链霉素等细菌性杀菌剂。花椒花叶病毒病会使叶片出现花叶症状,导致产量降低,导致整株发育不良。防治方法有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避免受到蚜虫等病毒传播媒介的侵害。

2.2 主要虫害

蚜虫会群集于花椒的嫩梢、叶片以及果实之上,吸食其中的汁液,致使叶片卷曲、生长呈现畸形状态,还会引发落叶落果现象。防治方法涵盖保护天敌,以及喷洒吡虫啉等烟碱类药剂。金龟子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均会影响植株生长。幼虫蛀食花椒的根系,成虫主要取食叶片。防治办法有通过灯光诱杀成虫,以及土壤处理来杀灭幼虫。蛴螬幼虫会对花椒根系造成危害,对花椒产生危害,甚至可能死亡。防治方法包括土壤处理以杀灭幼虫,以及合理施肥来增强树势。地老虎幼虫会在夜间取食花椒幼苗的茎基部,造成缺苗断垄的情况。防治措施包括通过人工捕捉幼虫、灯光诱杀成虫,以及土壤处理等。

2.3 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强化田园管理工作,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增施有机肥料,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以及增强树势。及时清理病残体,降低病虫害滋生源头。物理防治借助诱虫灯、色板等物理方式,诱捕害虫成虫,减少虫害的影响。设置阻隔带,防止害虫迁移造成危害。化学防治在关键防治阶段,如病虫害初发期或高峰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来防治,应科学使用农药。注意交替用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生物防治运用生物制剂,如生物农药开展防治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花椒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的研究成果,不仅是阶段性的收获,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研究人员将以此为基础,持续探索创新,使得花椒的产量、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并助力花椒这一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成娟霞 . 花椒绿色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J]. 果农之友 ,2025(06):123-125.

[2] 苏晋旺 . 花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J]. 种子科技 ,2025,43(09):62-64.

[3] 张旭 , 李攀 . 花椒栽培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J]. 种子科技 ,2025,43(08):158-160.

[4] 张艳君 , 杨利利 , 杨波 , 等 . 渭滨花椒丰产栽培技术分析与产业发展路径建议 [J]. 优质农产品 ,2025(04):85-87.

[5] 黄丽琼 , 李桂梅 . 花椒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0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