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黎莉

湖南省邵阳县下花桥镇五里小学 422000

引言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越来越强,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启蒙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任。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有机融合,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与生活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主题,涵盖了自然界的现象、规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涉及科学、语文、数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该主题为例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通过跨学科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与生活的关系,还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对小学科学自然与生活主题的跨学科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从而形成新的理解和认识。在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对 “自然与生活” 主题进行探究。例如,在研究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时,学生不仅可以运用科学知识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还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记录植物的生长数据,用语文知识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种多学科的互动与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深刻的知识体系,促进其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方面。跨学科教学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有效的途径。在 “自然与生活” 主题的教学中,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学生可以在探究自然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提高探究实践水平,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例如,在研究 “水资源保护” 时,学生结合科学知识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污染情况,通过道德与法治知识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利用美术知识设计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海报,从而在多个方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二、“自然与生活” 主题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跨学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跨学科教学目标是开展 “自然与生活” 主题跨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跨学科教学目标应在兼顾各学科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具体而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掌握 “自然与生活”主题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如科学中的自然现象原理、语文中的描述与表达方法、数学中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技巧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历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关注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例如,在 “四季的变化” 主题教学中,科学学科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和特征;语文学科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四季的景色;美术学科的目标是让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代表性景物。而跨学科的综合目标则是让学生通过多学科的学习,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理解四季变化对自然和生活的影响,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整合跨学科教学内容

整合教学内容是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环节。在 “自然与生活” 主题中,需要对不同学科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筛选、重组和融合,形成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跨学科教学内容体系。首先,要深入分析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找出与 “自然与生活” 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避免简单的知识叠加。例如,在 “食物与健康” 主题教学中,可以整合科学学科中食物的营养成分、消化过程等知识,语文学科中关于食物的描写文章,数学学科中食物营养成分的计算,美术学科中食物的绘画等内容。通过设计 “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 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既了解了食物的营养知识,又提高了语文表达和数学计算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健康的生活观念。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 “自然与生活” 主题跨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项目式学习法是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例如,在“校园植物小档案” 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种校园植物的档案。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知识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用语文知识撰写植物的介绍文字,用美术知识绘制植物的图画,用数学知识测量植物的高度、树干的直径等。通过完成这个项目,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学科知识,还提高了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式学习法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在 “自然与生活” 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究。例如,“为什么夏天的白天比冬天长?” 这个问题涉及到科学中的地球公转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数学)、查阅资料(语文)等方式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法是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跨学科教学中,不同学生在不同学科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优势,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天气与生活” 主题教学时,小组内可以有学生负责收集天气数据(数学),有学生负责分析天气对农业的影响(科学),有学生负责撰写天气播报稿(语文),通过合作完成对天气与生活关系的研究。

三、“自然与生活” 主题跨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一)“身边的昆虫” 教学案例

“身边的昆虫” 案例围绕昆虫展开跨学科教学。教学目标涵盖多方面,知识与技能上,让学生了解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能用文字描述、绘画表现昆虫,学会简单的数量统计;过程与方法上,通过观察、探究、合作等方式提升相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培养对昆虫的兴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教学内容整合了多学科知识,科学学科涉及昆虫分类、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语文学科注重学习描写昆虫的词句并撰写观察日记;美术学科聚焦观察昆虫形态色彩并绘制图画;数学学科则是统计校园昆虫数量并制作统计表。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活动:一是观察昆虫,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观察,学生记录相关信息;二是描述与绘画昆虫,学生在语文和美术课堂分别完成观察日记和昆虫图画;三是统计昆虫数量,学生分组统计并在数学课堂制作分析统计表;四是交流与展示,各小组分享成果,教师引导讨论昆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不仅掌握了昆虫相关科学知识,还提升了语文、美术、数学等学科能力,观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对昆虫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增强。

(二)“饮食与健康” 教学案例

“饮食与健康” 案例围绕饮食健康开展跨学科教学。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让学生了解食物分类和营养成分,知道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能设计营养均衡食谱;过程与方法上,通过调查、讨论、实践等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观念。教学内容整合了多学科知识,科学学科涉及食物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语文学科学习饮食健康文章并撰写倡议书;数学学科计算食物营养成分含量并分析食谱均衡性;道德与法治学科了解合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过程包括四个活动:一是调查饮食情况,学生记录家人一周饮食并在科学课堂分析;二是学习健康知识,在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堂分别了解相关知识和树立观念;三是设计营养食谱,结合知识和家人喜好设计并在数学课堂分析;四是宣传健康饮食,撰写倡议书并进行宣传。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全面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掌握设计食谱方法,提升了多项能力,养成关注健康饮食的习惯。

四、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跨学科教学能

教师是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者,其跨学科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加强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提升其跨学科教学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教学的专题培训课程,学习跨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如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整合。此外,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拓宽教师的视野。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发展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促进跨学科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中,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单一学科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学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如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等。通过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学习活动。

(三)整合教学资源,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条件。学校应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 “自然与生活” 主题跨学科教学提供支持。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校园植物等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加强与社区、科技馆、博物馆等单位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体验和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同时,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跨学科学习的氛围,如在教室设置跨学科学习角,展示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科技馆合作,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学校还应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互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跨学科学习。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跨学科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以 “自然与生活” 主题为例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能够有效打破学科壁垒,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理论依据的分析,明确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STEM 教育理念和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实践路径的探讨,为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和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的分析,展示了跨学科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资源整合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整合教学资源等优化策略。

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小燕 . 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J]. 家长 , 2025, (18): 161-163.

[2] 吴淑瑶 .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天津教育 , 2025, (07):104-106.

[3] 张旭华 . 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 [J]. 教育界 , 2024, (07): 71-73.

[4] 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意义 [J]. 全球教育展望,2016 (09):15-24.

[5] 刘恩山。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黎莉,女(1988.04-),汉族,湖南邵阳,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小学科学